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我的身份很多元: (1) 新樹幼兒圖書館 館長 (2)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講師 (3) 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的文字作者 (4) 民視『快樂故事屋』節目嘉賓 (5)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 (6)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 (7) 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第十屆、第十一屆理事長 (8) 《書香季刊》總編輯 (9)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第54屆書香社會推動委員會委員 (10) 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 (11) 新北市圖書館選書小組委員 (12) 2017年文化部「線上主題書展——知識讀想1+N」 策展人 (13) 火金姑讀書會會長 (14) 櫻花草青少年小說讀書會會長 ◎歡迎來 FB 找我! Facebook: 蔡幸珍

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作品——《愛心樹》

文:蔡幸珍 2016.9.27



    正如歷史不可能全然是客觀的事實一樣,故事人說故事時,也難免帶著自己的觀點、感受、立場來詮釋圖畫書作品。詮釋《愛心樹》這故事也是如此。說故事人對小男孩抱持著什麼樣的觀點,對愛心樹的毫不保留地付出又是什麼樣的看法,都會加諸在每一個字句上、每一個動作展演上,影響著故事的呈現。聽眾也是。不同年紀的聽眾、以什麼樣的姿態來聽這故事,聽的時候,把自己投射成小男孩或是那棵樹,在在都挑起了不同部位的神經、牽連出不同的情緒反應和感受。

    在不同的場合裡,我說著《愛心樹》的故事。《愛心樹》是一本經典的作品,也就是說聽眾當中有些人可能看過這本書了。有人是第一次聽,有人因為看過了這本書,所以選擇閉著眼睛聆聽,再次「享受」著我以聲音來演奏這故事。聽眾的反應不一。尚未結婚的年輕人或是和父母同住的年輕女性,聽完以後,常常覺得這故事很溫暖、溫馨感人,謝謝爸爸媽媽無條件的付出以及親情的偉大。而有過生兒育女經驗、熟齡女性居多的場合,觸動心弦、頻頻拭淚、說不出話來的,則不在少數。

    《愛心樹》是個簡單卻豐富的故事。故事之後,我常問大家,愛心樹給了小男孩什麼?大家的回應很多、很快,而小男孩給了愛心樹什麼?有些大人很快地說沒有,而曾有一位幼稚園的小朋友跟我說「快樂」。是啊!養兒育女的種種艱辛都因孩子給我們快樂,而化為無形!




    聽故事的時候,聽眾若把自己投射在小男孩的身上,常常會覺得快樂,因為愛心樹是個魔法樹,是個有求必應的聖誕老公公,是個從不會說不的好人,當小男孩有需要的時候,只要開口說出自己的需要,愛心樹就會想辦法幫助他。聽眾中若有基督徒的,常跟我說《愛心樹》讓他(她)想到耶穌的愛、天父的愛。而有生兒育女經驗的熟齡人士則常把自己投射為愛心樹,有時,也會覺得小男孩挺無情的,書中的那句「但是,男孩很久都沒有再回來⋯⋯」讓她們感覺到很悲傷、孤單、現實的無情等等,平常男孩都沒回來看這棵樹,每次回來都開口要東要西,都是有需求才回來,而不是單純回來看看這棵樹。

    聽眾落淚的原因很多、很複雜。有人說養兒方知父母恩。有人說對父母辛苦的付出很感動。也有人說小男孩不常回來,其實是現代人生活忙碌的緣故與現實,而不是無情。有人說她不喜歡小男孩這樣的貪婪、無止盡地要。也有人說,她會做個「Say No」的大人,不可能無止盡地滿足孩子。

    有位年輕媽媽說,看起來男孩每次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之後,都久久不回來,可是男孩把愛心樹的樹枝和森林的樹枝造成房屋、把愛心樹的樹幹造成一艘船,房屋和船也可以看成愛心樹生命的延續啊!愛心樹不只是那剩下來的老樹頭,小男孩帶走的樹枝和樹幹也是愛心樹的一部分啊,所以,也可視為愛心樹一直與小男孩同在啊!啊!好奇妙而溫馨的觀點呢!愛心樹把自己的樹枝、樹幹給了,並不是就沒有了,並不是一種犧牲,而是以另一種生命的方式存在著,與小男孩在一起。能這樣思考的父母,應該是存在著無比的幸福感吧!

    有位熟齡媽媽說,老師,你怎麼只問我們二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把自己當成小男孩的舉手?第二個問題是:自己當成是愛心樹的舉手?其實,還有另一種選項啊,就是把自己當成小男孩,同時也當成是愛心樹。我們小孩子的時候,是小男孩,現在成為大人了,也成為愛心樹了。是啊!是啊!這位熟齡媽媽說的真好!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既是小男孩,又是愛心樹呢!生於天地之間的我們,不管有沒有結婚,不管有沒有小孩,其實,我們常常從這世界得到許多東西,是小男孩的角色,但,我們也可以成為這世界的愛心樹啊,能為這世界付出些什麼的愛心樹。
   
    人生是一趟學習愛與被愛的旅程,《愛心樹》讓我們更深刻去思想、去感受什麼是愛?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好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