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我的身份很多元: (1) 新樹幼兒圖書館 館長 (2)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講師 (3) 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的文字作者 (4) 民視『快樂故事屋』節目嘉賓 (5)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 (6)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 (7) 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第十屆、第十一屆理事長 (8) 《書香季刊》總編輯 (9)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第54屆書香社會推動委員會委員 (10) 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 (11) 新北市圖書館選書小組委員 (12) 2017年文化部「線上主題書展——知識讀想1+N」 策展人 (13) 火金姑讀書會會長 (14) 櫻花草青少年小說讀書會會長 ◎歡迎來 FB 找我! Facebook: 蔡幸珍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中壢圖書館親子共讀講座:說故事,玩繪本~原來故事可以這樣看

文:蔡幸珍 2013.10.20




    講座一開始,我先和大家分享我家的親子共讀的經驗談,以及各個年齡層的親子共讀方式和選書。接著我以圖畫書《小黃點》(上誼)、《啵啵要乖喲!》(小魯文化)、《前面還有什麼車》(小魯)、《掉入古井的驢子》(小魯)為例,示範親子共讀時的聲音朗讀技巧、賞圖技巧以及親子分享。在最後,也以小說《狼王夢》為例,來說明親子可以如何共讀小說。




★各個年齡層的親子共讀模式和選書

10~2歲的寶寶:這個時期的親子共讀只要的目的是建立孩子對書的認識,書是怎麼一回事,怎麼拿書、翻書、對待書,也能從書中得到一些概念和聽故事的樂趣。12歲的小孩,專注力不是很持久,聽故事也不是能耐心聽完一整本圖畫書,大人就是配合孩子的興趣和節奏,隨機調整說故事。有時,孩子小小的手,一翻就翻好幾頁,大人也就練就跳著講故事的功力了。這時候,如果親子共讀選擇寶寶書,最能吸引寶寶了,短短幾頁,很容易說完一本寶寶書。而且帶著韻文、重複情節、重複語詞的寶寶書,更能讓寶寶從重複中感到安全和快樂。認知類的概念書也幫助寶寶認識這世界的命名。

23~6歲的幼兒:這個時期是親子共讀圖畫書的重要關鍵時期。大人朗讀、小孩看圖的親子共讀。圖畫書是這個時期的選書文類。如果能夠養成每天說圖畫故事書的親子共讀習慣,將為小孩奠立愛閱讀的基本功。我家的親子共讀模式是我坐中間,老大乃誠、老二乃嘉各坐在我的左右二邊,我們三人一起看書。我會賦予圖畫書中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語調,說、學、逗、唱,讓圖畫書故事變得有聲有色。我負責讀故事中的文字,而他們則專心看圖,唸完文字之後,並不會馬上翻頁,而是讓小朋友多一些的時間看圖,也將他們的圖像發現,想說的話,說一個段落,才翻頁。乃嘉的認字和認注音符號,就是在我朗讀圖畫書中,漸漸學會的。


36~10歲的兒童: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是這段時期最重要的事。親子共讀的書籍除了圖畫書之外,可以加上橋樑書,而進行的方式,可以親子輪流朗讀。可以家長唸一段,小孩唸一段的方式來進行共讀。慢慢地家長越唸越少,最後小孩能獨立唸完整本。橋樑書的文字大、文字量大,這樣的文類產生的原因,是希望兒童從圖畫書的圖像閱讀進入文字量大的小說閱讀前能有暖身練習,不要讓兒童從圖畫書跳入小說時,因為文字量大增產生挫折感而放棄閱讀小說。自從上了國小,識字率更為提高之後,很多家長會「逼迫」小孩自己閱讀,不能再依賴聽故事了。其實,可以換個方式,偶爾家長朗讀文字,小孩看圖,偶爾小孩朗讀文字,大人、小孩一起看圖,並不是馬上就放掉親子共讀的這個美好的親子時光。另外,提醒大家的是圖畫書不是只有低年級看的書籍,圖畫書是一種文類,大人、小孩、老人,各種年齡層都可以看圖畫書的。

410歲以上的青少年:小孩能獨立閱讀橋樑書之後,慢慢地可以加上青少年小說。青少年歷經青春期,許多的想法迥異於兒童,尋找自我,建立個人的價值觀,挑戰權威,甚至有許多無以名狀的情緒、想法產生,閱讀青少小說,讓青少年從書中模擬、體驗人生的各種境況。在傳記類書籍中,找到人生典範,在愛情書籍中,淺嚐愛情的青澀與甜蜜,在冒險小說中,培養企圖心和膽識,在奇幻文學中,讓想像力馳騁,在歷史小說中,從前人的經驗萃取智慧。這時期的親子共讀,可以是聊書的方式,分享自己手邊的閱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大人、小孩各有自己的閱讀喜愛,也可以互相推薦好書。分享書中哪一段很好笑,哪一本書很好看,或者說唱俱佳地說上一段書中的內容,評論故事中角色的個性和成敗的原因等等。



     談繪本中的聲音:文字與朗讀

    不同角色,配上不同的聲音。性別、年紀、性格、正邪、說話時的當下處境、說話的內容、重要性等等都會影響說故事的人聲音的高、低、大、小以及說話的節奏快慢。

Ø  聲音與角色:孩子說話配上孩子的聲音,以童稚的聲音表現,也可以加入一點鼻音。爸爸說話配上爸爸的聲音,以中低音呈現。媽媽說話配上媽媽的聲音,以中高音呈現。原則上,大人說話的聲音可以用說故事的人的原音。如果是男老師配女人的聲音時,可以溫柔一些,也可以加快說話的速度。如果是女老師配男人的聲音時,可以壓低嗓音,讓聲音低沈,減慢說話的速度。爺爺奶奶配上沙啞低沈的嗓音等等。角色若是動物,可以根據體型大小、行動速度來搭配不同的聲音。譬如:大象可以配上緩慢沈穩的聲音,小老鼠可以配上童稚的聲音等等。

Ø  朗讀時,也可以藉由眼神、手勢、動作、表情等等來營造情境、氣氛,增加戲劇效果和臨場感,讓聽眾被故事吸進去!好的說故事人也是一個好演員。文字、圖像是平面的,說故事的人如何結合眼神、聲音、表情、肢體將圖畫書的故事生動地展演出來,讓故事活起來、立體起來,讓小朋友不僅僅是聽一個故事,也彷彿是看一場戲劇!一個好的演員,也要知道自己的觀眾群,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在聲音、表情的強度上要拿捏得宜。說演故事給國小高年級的小朋友和幼稚園小朋友聽,在表演的強度上是要有所不同的,越幼小的小朋友,在聲音的強度上可以不用太誇張、強烈,以免驚嚇到小朋友。


     導賞繪本中的圖像

Ø  花時間看圖:說圖畫書故事時,不僅僅是將文字朗讀出來,也要留時間,讓小朋友好好欣賞圖畫書中的圖像。某一頁的文字朗讀完之後,翻頁以前,可以留一點時間等待,讓小朋友好好看圖。一般而言,小朋友會主動而興奮地分享自己覺得有趣的圖像,像吹泡泡般,冒出許多顆的泡泡。等小朋友似乎沒有想發言的跡象之後,就可以翻頁。


Ø  觀察圖像時的開放型問句:「你看到什麼?」、「還看到什麼?」等等。當說故事的人拋出「你看到什麼?」之後,若有小朋友回應出答案,說故事的人,可以在圖畫書的圖像中指出相對應的位置。這樣,也一併引導其餘的小朋友一起觀看。如:圖畫書《藍色的變色龍》。

Ø  觀賞圖像時的封閉型問句:「找找看某某東西在哪裡呢?」,找著了,鎖定圖像中的那個目標,「什麼顏色?」、「什麼形狀?」、「什麼表情?」、「穿什麼衣服?」、「正在做什麼事?」、「手上拿什麼東西?」等等。


    現場的家長給我非常熱烈的回應,他們說原來繪本可以這樣看!原來親子共讀的方式可以這麼多元、這麼有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