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我的身份很多元: (1) 新樹幼兒圖書館 館長 (2)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講師 (3) 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的文字作者 (4) 民視『快樂故事屋』節目嘉賓 (5)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 (6)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 (7) 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第十屆、第十一屆理事長 (8) 《書香季刊》總編輯 (9)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第54屆書香社會推動委員會委員 (10) 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 (11) 新北市圖書館選書小組委員 (12) 2017年文化部「線上主題書展——知識讀想1+N」 策展人 (13) 火金姑讀書會會長 (14) 櫻花草青少年小說讀書會會長 ◎歡迎來 FB 找我! Facebook: 蔡幸珍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與原住民結緣

文:蔡幸珍 2011.12.17

      帶著乃誠乃嘉去逛逛台北花卉展,乃嘉乃誠聽到原住民的音樂,不由得被吸引過去,看熱鬧。我也因此有機會結交泰雅族的朋友。

我很喜歡這面旗幟的設計。
謝謝這位先生的熱心解說,讓我多一些了解泰雅的生活。他正在示範泰雅的女生如何背起這籃子。泰雅的婦女是把帶子繞到額頭,靠著頭頸的力氣背著竹籃。


這位泰雅的小朋友全身律動感很好。當別人表演原住民舞蹈時,他和另一位先生則擔任打擊伴奏的角色。別看他一手一個打擊的樂器,彷彿很輕鬆的樣子,我親身去試試,木棒子和竹棒子可是很重的呢!
地上的大木塊是空心的。竹棒子的前端以刀子剖成一條條的。典禮時,將木棒子舉高搖晃,可以製造出類似鞭炮的聲響,非常環保呢!
泰雅的織布機。


搗米、搗麻薯的器具。不過,這一組是跳舞之用,所以,比較小。原住民搗米時,有節奏的,他們會唱歌,伴隨著歌聲來搗米,聽起來,就是很樂天的民族性。我問,是吃多少搗多少,還是多搗些麻薯保存起來,他說以前沒有冰箱,搗多少吃多少,食物的保存靠鹽醃漬。


今天的最佳Model。我請他擺出搗麻薯的姿勢來~


     這位是為浪.哈勇。陳銘福。為浪是他的名字。哈勇是他爸爸的名字。有些人把爸爸的爸爸、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名字也加在名字的後面。原住民名字的命名方式是名字+爸爸的名字+阿公的名字+阿祖的名字+阿祖的爸爸的名字+...。所以,看原住民的名字,可以知道它是哪個部落,哪個家族的。


    這和聖經裡的猶太人、以色列人很像。聖經上提到某個人時,不會只說他的名字,會把他的祖先、阿公、爸爸的名字說完,再說某人的名字。道理是一樣的。



      他的手上拿的是跳竹竿舞用的道具。他的太太是部落大學的舞蹈講師廖珍琴。對原住民的文化、歷史、音樂、舞蹈等等有興趣的人,可以到部落大學修課學習。


泰雅族的小孩的傳統服飾。


部落大學的舞蹈講師廖珍琴


左:部落裡的貴族人士。從服飾來判斷。右:部落大學的舞蹈講師廖珍琴。原住民各族的花紋不一樣,部落裡的人,也會因為身份地位的不同,而身穿不同的圖騰服飾。左邊這位女士的衣服,可是一百歲以上的原住民的婦女編織出來的。





一旁的原住民正在表演原住民舞蹈,而泰雅族的這男孩幫他們打鼓伴奏。


一旁的原住民正在表演原住民舞蹈,泰雅族的小男孩幫他們打鼓伴奏。乃嘉也在一旁拿起二把鐮刀來伴奏。
乃嘉發現,也可以用這玩意兒來伴奏呢!


我頭戴泰雅族的帽子。頭飾是二顆山豬的獠牙組成的。從這獠牙可以判斷那隻山豬約有160斤。這是泰雅族人告訴我的。


眾位美女身穿阿美族的服飾。


我和身穿泰雅族的傳統服飾的眾位美女合影。




這位泰雅男孩揹的就是泰雅勇士們去打獵的背袋。用山羌皮製成的,非常耐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