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我的身份很多元: (1) 新樹幼兒圖書館 館長 (2)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講師 (3) 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的文字作者 (4) 民視『快樂故事屋』節目嘉賓 (5)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 (6)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 (7) 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第十屆、第十一屆理事長 (8) 《書香季刊》總編輯 (9)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第54屆書香社會推動委員會委員 (10) 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 (11) 新北市圖書館選書小組委員 (12) 2017年文化部「線上主題書展——知識讀想1+N」 策展人 (13) 火金姑讀書會會長 (14) 櫻花草青少年小說讀書會會長 ◎歡迎來 FB 找我! Facebook: 蔡幸珍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繪本世界中『老鷹是兄弟,天空是姊妹』的大自然胸懷(全文)

蔡幸珍 




繪本中的生態關懷概論


      本文所討論的主題是兒童文學作品中的生態關懷意識,其中我將兒童文學作品鎖定在繪本上。用繪本和孩子討論生態關懷意識,是因為繪本的文章內容長度相對於小說或是散文的類別而言相對簡短,容易閱讀。





      繪本中常常是以真實人物為故事主軸或是以寓言的方式來講一個故事,輕鬆活潑、饒富趣味,也可以避免教條化的教育方式,更能打動兒童去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聽一個好聽的故事,總是比聽一條教條或是一句口號,來的有趣多了。例如:讓孩子看一本《多少地才夠》或是《The Biggest House in the World》,總是比一直跟孩子說不要貪心,來的深刻許多。


      另一方面則是繪本有圖像,更能夠在視覺上輔助文章,幫助讀者理解,並且留下深刻的印象。閱讀一本環保相關的繪本,除了讓讀者領受環保觀念之外,還可以欣賞文學上的優美,圖畫的趣味,增進想像力,多瞭解世界各地的人文、風俗、風景和提升講故事的能力等等。


      與生態關懷相關的繪本相當的多,在這篇文章中,我將介紹與生態關懷有關的三個方面的繪本。


      第一部分我將談論關於家、家園和地球的繪本。我從人類最切身的家談起,介紹具備環保意識的居家環境的繪本。這個地球不單單是人類的家,也是萬物的家,在地球上的一切是環環相扣的生命網絡,而地球的一切資源是有限的,因此人類家園的大小,社會的變遷,文明的發展,慾望的大小,在在會影響這個地球。


      第二部份談論的是繪本中關於生態關懷的態度。


      藉由繪本《從山裡逃出來/垃圾丟啊》、《喂!下車》、《我們的大地》以及《跟我一起看地球》,來表達現今人類的生活方式造成森林、河流、棲地的破壞以及空氣污染、環境污染等問題。




      接著,介紹一百多年前西雅圖酋長就已經向世人提出的對待土地、對待動植物、對待這世界的正確態度,這態度包含尊重、包含感恩和守護這大自然,讓大自然生生不息。


      從繪本《西雅圖酋長的宣言》中,明確指出『老鷹是兄弟,天空是姊妹』的態度,天地萬物是我們的兄弟姊妹,萬物的生命血脈相連,交織成一張生命之網。


      接著在《和我玩好嗎?》、《風喜歡和我玩》、《像我平常那樣》這些繪本裡看到的是孩子和動物、風互動的方式,是親近的、是平等互動的、也是帶著尊重。




      從《山之生》、《海之生》這些繪本中,我們可以看到對自然感恩和維持自然的生生不息的態度,以節制的心和感恩的心來取用大自然所給予的資源。總之,在第二部份我要傳達以下的觀念:去認識大自然、去親近大自然、以節制的心使用大自然的資源並保持大自然生生不息、循環不息的永續發展。


      第三部份談論的是繪本中關於生態關懷的行動。除了具備生態關懷的意識之外,更重要的是以行動愛地球,讓世界更美麗。我將介紹繪本中實質付諸愛地球行動的故事,並且也介紹一些繪本創作家在生活中也付出時間和精力去保護森林以及為無法發聲的動物代言,為動物們爭取較好的生存權利和環境。


      在本文中,當介紹一本繪本時,我會先介紹繪本的故事內容,然後清楚地帶出繪本中的環保觀念,最後,盡可能地再針對圖像方面做賞析。


      最後,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去做一件讓世界更美麗的事。不管那件事是大或是小,不管自己的能力是多還是少,不管是何時還是何地,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讓我們自己也邀請周遭的親人朋友去做一件讓世界更美麗的事。




不一樣的家的概念:瓶子村和小木屋


      我想藉由討論《普莉絲奶奶的瓶子屋》和《亨利蓋了一座小木屋》這二本繪本,來提供對家既定印象的不同思維,去觸動讀者的環保關懷的思考。


《普莉絲奶奶的瓶子屋》的故事介紹:


     《普莉絲奶奶的瓶子屋》提到普莉絲奶奶是利用垃圾場的資源回收物來蓋房子的。而《亨利蓋了一座小木屋》則是描述自己動手蓋了一間小木屋。這二本繪本都是真人實事改編的繪本故事。普莉絲奶奶是美國人,她發揮她的創造力、耐心、動手作,為自己的收集品蓋了房子,也為自己的兒子蓋了一間貝殼屋,是舉世無雙的貝殼屋。




     《普莉絲奶奶的瓶子屋》是描述崔莎.普莉絲奶奶(Tressa “Grandma” Prisbrey)和她的瓶子村的故事。普莉絲奶奶和家人開著拖車四處去旅行,在旅行中,她喜歡收集紀念品,可是空間不夠,所以她決定收集鉛筆。旅行生活結束之後,她開始準備蓋房子。她蓋房子的材料取自於垃圾場的瓶子。她為她收集的17,000枝鉛筆蓋了一間瓶子屋。


      陸陸續續,她又蓋了娃娃屋、許願井、埃及艷后的臥室、汽車頭燈金字塔、瓶子唱歌樹、刀叉唱歌樹、瓶子圍牆,為了好玩,蓋了一間圓屋,圓形壁爐、圓床、圓鏡和圓形梳妝檯,為她的兒子蓋一間貝殼屋居住,為來參觀的遊客,鋪了一條馬賽克人行步道,為洋娃娃縫製一件拉環洋裝等等。


      她耐心地從垃圾堆中撿拾各式各樣的瓶子、瓶蓋、車頭燈、盤子、刀子、叉子、照片、拉環、鑰匙、車牌、瓷磚等等,再加上她的創意,把別人眼中的廢棄物,搖身一變而成藝術品,成為生活中有用的東西。


《普莉絲奶奶的瓶子屋》的環保觀念:


在繪本中傳達了普莉絲奶奶的環保觀念:
「如果你等的夠久,所有的東西終究會在垃圾場出現。」
「有些人丟掉的東西,甚至可以讓我穿戴著去做禮拜。」


      從這本繪本中可以看到累積的力量。一枝鉛筆和一瓶瓶子或許不具藝術價值,但是17,000枝鉛筆和成千上萬的廢棄瓶子,再加上創意和動手做的執行力,就成了藝術品。先是一間瓶子屋、一個老奶奶,然後持續創造累積,就成了瓶子村、藝術家。也可以看到物品可以突破原先的設計功能,成為另一種可能。例如:刀叉唱歌樹,瓶子唱歌樹,車牌、盤子、剪刀被鑲嵌入步道等等。從繪本中,可以看到奶奶的細膩、創意、獨立、親切,也可以瞭解她的生活情趣,愛物惜物的環保觀念和看待事物的不平凡眼光。


《普莉絲奶奶的瓶子屋》的圖像介紹:


      在圖像方面,每一頁都是繽紛的亮彩顏色。


      畫家精心巧妙地展現色彩和形狀的各種可能性。繪本中包含有五顏六色、不同造型的瓶子。有愛心造型、扇子造型、花朵造型、圓形、菱形等各式造型的鉛筆排列。還有翠鳥、蜂鳥、鴿子圍繞戲水盆。有粉紅色貓和綠色貓爬上樹梢,灰白色貓優雅地坐在彩虹般的瓶子圍牆上。有紅的、藍的、綠的、橘的、黃的透光瓶子垂吊在樹枝上,隨風吹奏出叮叮噹噹的音樂。




      還有逗趣的玩偶娃娃、飄在空中的花朵、扇形貝殼、圓形海膽、聖誕燈泡、帶刺的仙人掌等等。這些充滿自由、熱鬧、奔放、活潑、七彩、馬賽克般的畫面,令人賞心悅目。


《亨利蓋了一座小木屋》的故事介紹:






     《亨利蓋了一座小木屋》也是從美國人亨利.大衛.梭羅真實的故事改寫的。梭羅自己蓋房子,以實際的行動去實踐他的主張,像世人證明儉樸生活的可貴、樂趣和可行性。


     《亨利蓋了一座小木屋》繪本是取材自亨利.大衛.梭羅的生命故事。梭羅在華爾騰湖畔的森林裡,蓋了一座小木屋。小木屋有十呎高、十五呎長,正好容納他的床、書桌、餐桌和三張椅子,共花了美金28.12 ½ 元。繪本中的主角是一隻有執行力和樂觀的熊,名叫亨利。


      在一個春天裡,亨利決定要蓋一座小木屋,牠畫設計圖,砍下十二棵樹,劈成長條形木材,鑽洞、切割、組裝粱架,釘木板在地板、屋頂和牆壁上,釘木瓦片在牆上和屋頂上,組裝二扇舊窗戶和門,大功告成,亨利搬進牠自己蓋的小木屋,在牠的餐廳裡吃豆子,在圖書室看書,在豪華的台階上跳舞,享受牠的生活。


      這豆子也是亨利一邊蓋小木屋的同時,親手種的。當然,一路上,有來自朋友的幫助、關切與質疑,當亨利的朋友為房子的空間太小而為亨利憂慮時,亨利樂觀地一一解釋。


《亨利蓋了一座小木屋》的環保觀念:


      在繪本中詳盡地描繪蓋小木屋的細節,彷彿只要照著動手作,就可以蓋一座小木屋。亨利對房子的要求的不多,不用豪宅別墅,不要黃金地段,不要熱門學區,不用超大坪數,就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田園生活。繪本中提到亨利去買了一間舊倉庫,把它拆成一塊塊的木板,是回收再利用的概念。當生活不須為房貸,為經濟打拼時,真的是有很多的時間,可以省下來,作自己想作的事,例如:閱讀、跳舞、與大自然為伍等等。儉約生活不是刻苦的生活,而是更能追求自我實現的生活。這本書提到的環保觀念包含儉約的生活,自己動手作的生活實踐和回收再利用的概念。



《亨利蓋了一座小木屋》的圖像賞析:

      在圖像方面,D.B.強森的繪畫風格接近立體派的手法。由許多的直線線條組成簡潔有力的造型,雖然是立體派的畫風,可是小孩也能一眼看出畫家想要表現的重點和細節。畫家加入了文本中所沒有的麻雀築巢孵育下一代,狐狸洞,松鼠窩,蛇出洞,老烏龜和小烏龜、獾、蝴蝶、啄木鳥、蚊子等等,在亨利蓋房子的同時,大自然的小動物們也為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忙碌著。D.B.強森主要是以噴槍和褐色、黃色、紫色、藍色、黑色等壓克力顏料上色,最後,以色鉛筆作修飾。




      從這二本繪本中,可以看到家並一定要是豪宅,家也不一定要很大,家也不一定要是買的,也可以自己動手蓋。可以用木材蓋房子、可以用貝殼蓋房子也可以用瓶子蓋房子,也可以自己設計,按照自己的需要來蓋房子,真是令人驚嘆!


多少才夠的觀念:有些東西小比較好


      地球上有六十億的人口,每個家即便只是擁有遮風避雨大小的房子,以總量計算,佔地面積頗多,對環境對山坡地所帶來的影響,不可謂不大,更遑論許多人是追求更舒適更寬敞的家園。接著要介紹《The Biggest House in the World》以及《多少地才夠》這二本繪本,從這二本繪本中可以看出房子的大小,除了造成更多的土地開發之外,更是成為人類自己的負擔。


《The Biggest House in the World》的故事介紹:



《The Biggest House in the World》是一個寓言故事。


      繪本中有一隻小蝸牛想要有一個全世界最大的房子,牠的爸爸說:有些東西小比較好。然後蝸牛爸爸說了一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房子的小蝸牛的悲慘故事給小蝸牛聽,小蝸牛謹記在心,維持小小的房子,以致於小蝸牛能自由自在地去探索、遊歷這廣大的世界。蝸牛爸爸說的悲慘小蝸牛故事是這樣的,有一隻小蝸牛長大後,想要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房子,蝸牛爸爸說,有些東西小比較好。可是小蝸牛不聽勸,牠躲到一片高麗菜葉下,去嘗試扭動、抽動,直到牠的房子漸漸變大。高麗菜葉上其他的蝸牛說牠有全世界最大的房子了。




      小蝸牛持續扭動、抽動,直到牠的房子有瓜這麼大。不僅如此,小蝸牛持續研究探索,讓牠的房子上長出許多突起的錐狀物,小蝸牛還不滿意,牠希望牠的房子有美麗的色彩和造型。牠辛苦地緊榨、抽蓄、扭動著,深切地期盼著,終於,小蝸牛知道牠擁有全世界最大最漂亮的房子。


      一群蝴蝶飛過小蝸牛的上空,以為是大教堂還是馬戲團,根本沒想到會是蝸牛的房子。青蛙覺得小蝸牛背了個生日蛋糕房子。有一天,當小蝸牛生活的那棵高麗菜被啃光之後,高麗菜上的蝸牛紛紛移動,尋找新食物時,有全世界最大最漂亮的房子的小蝸牛這才驚覺,牠根本動不了,最後,小蝸牛變衰弱,牠的房子也漸漸碎裂崩解,一點也不剩了。


      這本繪本是故事之中還有故事,是兩種不同的決定造成二種不同的結局的故事。一個故事是擁有最大最美麗的房子的小蝸牛,最後,因為沒有食物而且巨大的房子造成牠無法去其他地方覓食而死亡。另一個故事則是聽話的小蝸牛,維持小小的房子,輕鬆快樂地去探訪這世界,小蝸牛看到樹葉在微風中飄蕩,早晨的陽光劃破黑暗大地,有小波卡星點的蘑菇,又光滑又圓潤的斑鳩蛋,遍佈青苔的岩石等等,作者刻意在此處強調小蝸牛的幸福結局,並且在結尾處,讓遇到幸福小蝸牛的蝸牛都能聽到悲慘蝸牛的故事。我覺得作者暗示讀者要把這樣的觀念傳播出去並且引以為鑒。


《The Biggest House in the World》的環保觀念:


      這本繪本中沒有批評謾罵,只是很清楚的呈現有全世界最大最漂亮的房子的小蝸牛的結局,以及有小小房子的小蝸牛能自在去遊歷世界的對比,讓讀者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和選擇的空間。有些東西小比較好是這本繪本的主要訴求。有著小小房子的人,不為房貸和經濟煩惱,有著時間去爬山,去海邊,去閱讀,去親近自然,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享受幸福小蝸牛的幸福時光。





《多少地才夠》的故事介紹:


     《多少地才夠》是改編自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作品。描寫一個認真愛家的農夫,對於田地的追求。這農夫原本沒有任何的田地,因著妻子的有錢姊姊來訪,動了擁有自己的一塊地的念頭。好不容易,向妻子的姊姊借錢買了隔壁女地主的地。他在自己的田地工作,耕種起來很帶勁兒,一年不到,就把欠債還清,他可稱得上是快樂的地主了。


      只是生活中,總有點兒麻煩事,隔壁鄰居們的牛,常常來踩踏他的農作物,幾次與鄰居理論,總得不到好的解決。這農夫聽說瓦格蘭的地又多又肥,每個村民可以分到二十五畝的土地,於是變賣家產,舉家搬遷到瓦格蘭。到了瓦格蘭,因為他家有五口人,村長果然分給他一百二十五畝地,起先,擁有這麼多土地,他非常開心,可是漸漸地,他又不滿足,因為他的土地並沒有連在一起,耕種或是收割,來回運送,花費很大。


      他想要賺更多的錢買鄰居的土地,讓他的土地可以連成一整塊。正巧,來了一位商人,告訴他百虛崗的土地肥沃,百虛崗的人民又很大方,而且這位商人先送禮物給百虛崗的村民,再用少少的錢一千盧布向百虛崗的人買了一萬二千畝的土地。




      一萬二千畝!農夫連忙買禮物急奔百虛崗。商人所言不假,這土地肥沃,牛、羊、馬都肥肥壯壯的,村民生活安逸,坐在純絲的地毯上,大口啃羊排,吃乳酪,痛快地喝馬奶酒,吹笛奏樂,吃喝快樂。農夫分贈禮物給村民之後,村長答應農夫要賣地給農夫,「一天,一千盧布」。農夫從日出開始出發,到太陽下山之前回來,凡農夫走過的地,都是屬於農夫的,否則,錢和地就歸村長。


      農夫整晚興奮地睡不著覺,計算著他可以走多遠的路,圍出多大片的土地,可以養多少牲口,還可以分租給別人。天一亮,農夫就衝出去,每當他想轉彎時,他就想再為我的家人多走一點吧,農夫不敢休息,餓了也是邊走邊吃,日頭很大,他越來越累,他一直鼓勵自己「受苦一時,享福一生」。當陽光漸漸變弱,農夫驚覺自己實在是走太遠了,連忙折回,並且加快腳步,在最後關頭,農夫恰恰好趕上,但他卻虛脫而死了。他的僕人挖了一個墓穴,為他埋葬,從頭到腳正好是六尺土地。


      起先,農夫沒有地時,他的心願小小的。只要有屬於自己的一塊地,就心滿意足了。可是當農夫擁有越多時,他的願望就越變越大,農夫也越來越富足,可是這願望卻是以農夫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換取的。托爾斯泰用農夫和地來比喻人性。有時候,小小的慾望,一得到滿足,小慾望會變成大慾望,人要付出更多的代價,來達成這個慾望。



《多少地才夠》的故事思考:


      托爾斯泰提醒世人思考『擁有多少才算足夠?』這個問題。他也提醒世人追求慾望滿足的同時,也要仔細衡量付出的代價。同樣地,現今人類在使用地球環境生態各方面的資源,往山上發展,開發山坡地,種植高山蔬果;往空中發展,興建高樓大廈、排放廢氣;往海洋發展,養殖珍珠、探取海洋深層水;在沙灘上蓋五星級飯店,蓋休閒度假村;往地底發展,各樣鐵路地下化,捷運、地下鐵;追求現代化的同時,人類也會付出相當的代價,人類應該仔細思考付出的環境代價。




《多少地才夠》的圖像賞析:


     《多少地才夠》故事背景是發生在俄羅斯,所以讀者可以從繪本中看到俄羅斯人的打扮穿著、帽飾、鞋子、男人女人的長相、男人留的鬍子款式、女人綁的長辮子,也可以看到城市裡的火車、鐘樓、城堡、教堂等建築,還有鄉村的村民服飾、農具、生活用品、農舍、耕地等鄉村風光以及百虛崗的俄羅斯帳篷、食物、樂器、地毯、食具、器皿等等,充分表現出俄羅斯的民俗風情。


      畫家運用中古世紀宗教畫的視覺角度,把多個空間連接在一起,壓縮在一個畫面裡,並且變換人物的大小,以凸顯故事進行的節奏和主題。畫風細緻富麗也加上一點點誇張和趣味。諸如:一個女人拉著男人的鬍子,那男人則吊在熱氣球上,一起浮在半空中。還有另二個男人身繫熱氣球,從空中降下來。農夫坐在屋頂上拉手風琴。農夫妻子的姊姊的有錢丈夫,口中吐出的煙中有酒、水果、撲克牌、葡萄等。


環境的變遷:讓我們再次見到小樹林


      從《小房子》、《春神跳舞的森林》和《再見小樹林》,來探討隨著時代的變遷,自然環境也跟著改變,人類如何回歸自然。


《小房子》的故事介紹:


     《小房子》裡的小房子原是在鄉下,周圍是一片原野丘陵地,隨著四季的變化,小房子欣賞著這世界的不同風景。


      隨著時間的變化,小房子附近搬來越來越多的住家,原野也開墾成麥田,鋪設道路,小村子成了小鎮。物換星移,漸漸地矮房子拆了,改成高樓大樓,鋪設纜車、捷運和地下鐵,小房子所在地成了不折不扣的大都會了。


      鄉村成了大都會,丘陵地和果樹再也不存在了。小房子很難過,直到有一天,它再度被移到新的丘陵上,小房子高興地笑了。



《春神跳舞的森林》的故事介紹:


     《春神跳舞的森林》是台灣的繪本作家張又然先生創作的關於環保議題的繪本。




     《春神跳舞的森林》講的是一個鄒族的小孩阿地與爸爸回到阿里山的奇幻之旅。奶奶與阿地相約一起參加滿月櫻花祭,卻失約了。於是阿地帶著奶奶贈送的櫻花瓣,與爸爸展開這奇妙旅程。奶奶告訴阿地,在冬天的最後一個滿月時,所有的好朋友都會回到櫻花樹下,高興地唱歌跳舞,等待櫻花精靈喚醒沈睡的春神,讓春天又回到人間的祭典。


      當阿地把櫻花瓣帶回阿里山上之後,櫻花瓣被一陣神奇的風吹走,阿地追著被風吹走的櫻花辦,而來到一個幻境,那兒的動物會說話,那兒的動物就是阿地的奶奶口中的好朋友。這些動物們遇到了大難題,櫻花精靈一直沒來,取消櫻花祭的話,春天不會來,大家都會凍死和餓死。


      此時,一個遙遠而神祕的聲音呼喚阿地,要阿地在月圓的時候,及時找到銀光珍珠,才能拯救生病的櫻花精靈,讓春天回到山上。台灣黑熊帶著阿地在找尋銀光珍珠的過程中,阿地看到森林棲地遭到破壞,樹木被砍光,小溪也被土石流淹沒以及許多山坡地種植檳榔樹的景況,當阿地留下傷心難過的眼淚時,在月光的照耀下,阿地的淚珠閃著銀色的光芒。霎那間,櫻花精靈甦醒了,飛到櫻花樹上,瞬間櫻花盛開,動物們和精靈們全都圍繞過來,開心地舉辦櫻花祭,春神也來到森林裡跳舞。




《春神跳舞的森林》的故事思考:


      繪本中的小男孩解決了動物們的大難題,似乎也暗示著小孩是環境保護的希望。讓小孩去瞭解現在的環境難題,一起去尋求解決之道。


      在繪本中傳達了萬物有靈的觀念,在樹裡、雲裡、倒下的神木裡、山裡,畫家隱隱約約畫上臉譜,暗示山有靈、樹有靈、石頭有靈,櫻花瓣也有靈,萬物皆有靈的觀念。


      在阿地與黑熊和動物們一起尋找銀光珍珠的過程中,阿地看到棲地的破壞影響了小動物的生存,看到了土石流的危害,一路上阿地也跌跌撞撞,暗示環保的重要,也暗示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過,阿地的眼淚改變了這一切,似乎暗示只要有心,付諸行動,環保之路終會成功。







《春神跳舞的森林》的圖像故事:

      這本繪本有許多很棒的地方。第一個是它很真實呈現阿里山的沿途的風景,第二個是畫家在帽子、樹木、森林、山、雲、石頭、景觀植物等等裡矇矇矓矓加了臉孔或是小動物的造型,讓孩子有從畫面裡找尋臉孔、蝸牛、鹿、小鳥、猴子等等的樂趣,畫家在許多小地方和讀者共玩圖像遊戲。


      還有從第二頁就出現的繡眼畫眉鳥,一路上引領和守護阿地去完成這神聖的使命。畫面上也出現大量的原住民的木雕刻畫和圖騰。這些圖像需要讀者細細去觀察,慢慢去找尋,也可以增進讀者讀圖的能力。這本繪本涵蓋環保觀念、奇幻情節、冒險之旅、解決問題、突破困境、以及原住民神話和圖像遊戲,是一本豐富多層次又有趣的繪本。




《再見小樹林》的故事介紹:


     《再見小樹林》是取材自繪本創作家張又然自身的生命故事。講的是小綠住家環境變遷的故事。小綠的家是開雜貨店的,住家附近有一片神祕的樹林。那裡原是廢棄的工廠,四周被高高的圍牆圍起來,裡面長滿大樹,爬滿密密麻麻的藤蔓,好像一座神祕的森林。




      小綠的媽媽是在山裡長大的孩子,她偶爾會聽到鼬獾的叫聲。因為樹林和小綠的家是一牆之隔,天氣炎熱時,常有青蛙在碗槽裡泡澡。小綠一家養了公雞,公雞常在家門前巡視,野貓也寄宿小綠家,並在衣櫃裡生了一窩小貓,小鳥也常飛進來吃米粒。偶而,松鼠也會來到窗台前,並留下一些松果。媽媽和小綠一起把這些松果種在花盆裡。


      小綠體弱,爸媽忙碌,小綠常常自己待在閣樓畫畫、剪紙、研究動植物圖鑒,玩玩具和幻想。由於經常從隔壁這一片樹林傳來許許多多不同的聲響,膽小的小綠常常被嚇得躲在棉被裡,豎起耳朵,直到聲音遠離,才敢大口呼吸。


      有一天,小綠到這片神祕樹林裡探險,想要撿拾一些花種子,他一邊撿拾種子,一邊好奇地看著這個神祕的樹林。突然,樹上傳來劈劈啪啪的聲音,好像有好多隻小腳,匆忙地逃跑,小綠也被嚇得逃回小閣樓。小綠想或許那裡是動物們的祕密基地吧!沒有受到邀請的人,就不能進去吧!動物媽媽可能教牠們要和陌生人保持距離,就像媽媽告訴小綠的一樣吧!所以小綠決定不再踏入這個樹林了。


      有一天,小綠在睡夢中被巨大的聲音吵醒,原來是挖土機在挖隔壁的樹林。小綠衝了出去,又震驚又生氣,他生氣地質問砍樹工人『為什麼要砍樹?』旁邊的老闆回說『這裡要蓋大樓了,這些樹會擋住我的招牌。』小綠用雙手護住一棵老榕樹,卻被強硬地拉走。那天晚上,小綠畫了一張又一張的圖畫,他的心還是無法安靜下來。挖土機一天天在小綠的耳邊響起,眼前的那片綠不見了,小綠的心也慢慢被黑暗包圍了。


      直到有一天,小綠聽見熟悉的聲音,他拉開窗簾,看見花盆裡,冒出許多綠芽,小綠彷彿又看到熟悉的那一片綠,小綠把家裡的小樹苗,移植到隔壁的空地去種,一切彷彿又有了希望。


《再見小樹林》的環保觀念:


      這本繪本裡提到關於環保的一些觀念包含地球上的某些地方應該是屬於動物們的祕密基地,人類不要輕易進入開發和破壞。另外也包含小綠家人對於青蛙、松鼠和野貓等的接納以及和平共處的態度。



《再見小樹林》的畫風:

      畫家的畫風相當地細膩、寫實和具趣味性。一開始是個全景,交代小綠的住家以及那一片神祕的綠樹林。第二個跨頁是小綠的閣樓,可以看到小綠在閣樓的活動情形,愛畫畫、剪紙遊戲、收集種子、毬果、研究動植物圖鑒,小綠也常望著那一片綠樹林作夢、幻想。畫家安排小綠的玩偶有表情,向讀者打招呼,而小綠剪的小紙人居然都變成是真的,可以坐上貓咪的背上。




      當小綠被樹林傳來的聲響嚇得躲到棉被裡只探出頭來時,小玩偶們各個也是躲藏起來,更是呼應小綠的害怕。畫家藏了一些趣味在細微之處,讓讀者找尋,例如:第三個跨頁是媽媽的雜貨店,有一雙小老鼠的手,從放置蛋的木箱底部伸出來偷蛋。又例如:小綠一踏入神祕樹林的大跨頁裡,畫家藏了超過十隻的小動物在大榕樹的茂密枝葉裡。還有,畫家把隔壁興建的鋼筋大樓,畫成一隻可怕的鋼鐵大怪獸。結尾處,被砍倒的老榕樹又發出新樹芽的樹根頭,藏了蛇、蜥蜴、松鼠、老人、兔子等等動物。


      從《小房子》、《春神跳舞的森林》和《再見小樹林》這些繪本可以看到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一再開發山坡地和原生林,我們需要有像《再見小樹林》中小綠的心,為動物們保留祕密基地,不去打攪動物們的生存環境的心。人類需要自制的心,節制的心,在現有的資源中,以永續的觀念來使用自然資源,不再過度去開發尚未開發之土地。


關懷地球的現狀:跟我一起去看地球


      環境保護不是一個簡單的議題,改變人類現今的生活方式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透過《從山裡逃出來/垃圾丟啊》、《跟我一起看地球》、《喂!下車》、《我們的大地》等繪本,讓讀者可以有機會去瞭解地球的現況以及所面臨的問題,去省思和去關心環境保護這件事。







     《從山裡逃出來/垃圾丟啊》這本繪本從右邊翻時,說的是人類有各種理由丟垃圾,製造了大量垃圾,載送至山裡丟棄。從左邊翻是山林裡的各種動物逃命的緊張情況。



《跟我一起看地球》的故事介紹:




     《跟我一起看地球》說的是原本上帝創造一個美好的地球,可是當上帝再度巡視地球時,卻發現大海被污染,空氣被污染,森林被砍伐,許多生物永遠消失,因此,上帝透過孩童傳話給大人,給拼命砍樹的大人,給吵架的宗教家,給擁有槍和炸彈的大人,給袖手旁觀的冷漠人士,要求他們改變,於是,砍樹的大人不砍樹,吵架的人不吵架,好戰的人士止戰,冷漠人士變得關心地球,世界又變得美好了!





《喂!下車》的故事介紹:


     《喂!下車》說的是有一個小男孩和他的小狗駕著火車去玩,每一站,小男孩都下車玩,然後就有各種瀕臨絕種的動物,一一上車求援,有大象、海狗、鶴、老虎、北極熊等等,這些動物述說人類的活動造成牠們棲地的破壞和環境的改變,使得牠們生存不下去,作者藉著這本書提醒讀者世界的變化,許多動物正瀕臨絕種,請大家正視這議題。


《我們的大地》的故事介紹:



     《我們的大地》一開始以一個草坪為例,它是大家的草坪,所以所有的人都可以來放牧,但是,問題來了,有人有很多羊,有人只有一隻羊,而有人一隻羊也沒有。一來是不公平,二來是漸漸地草不夠羊吃了。於是,大家制定一個辦法,每一個人一次只能放牧一隻羊。不能遵守規定的人,只好移居他處。這草坪好比是地球。接著談到現今漁夫捕魚時的一網打盡、工人伐樹時砍伐整個森林,人類住的房子、開的車子都會用到石油、天然氣和煤礦等等,作者再三提醒,這些都是短暫的利益,總有一天,這些資源會被耗盡,我們需要共同來關心、來面對、來處理這個問題。





西雅圖酋長的宣言:感恩、尊重和永續發展


      從《西雅圖酋長的宣言》中,明確指出『老鷹是兄弟,天空是姊妹』的觀念,天地萬物是我們的兄弟姊妹,萬物的生命血脈相連,交織成一張生命之網。


《西雅圖酋長的宣言》的故事介紹:


     《西雅圖酋長的宣言》這文章原本是1850 年間,美國政府想要從疲憊戰敗的印第安人手中買下土地,西雅圖酋長用他的母語回應,被亨利.史密斯(Dr. Henry A. Smith) 用英文謄寫下來,這份文稿不斷被詮釋和改寫。這繪本中的文本是由蘇珊.傑佛斯改寫而成的。


「你們怎麼能買賣天空?」、「你們怎麼能擁有與和風?」


「我感受樹幹中的樹液,如同感覺我體內血管裡流動的血液」


「閃閃發亮的溪流與河川,不僅是淙淙的流水,也是你的祖父的祖父的血液。」


「空氣非常寶貴,它支持所有的生命,並賦予他們靈魂。」


「芬芳的花朵是我們的姊妹,熊、鹿和老鷹,是我們的兄弟。」


「大地不是我們的財產。我們都是大地的子民。」


「你們要保持土地和空氣永遠聖潔不受污染,任誰去這樣的地方都能品嚐隨風飄散的花香甜味。」


「不是我們織出生命的網,我們只是其中的一條線,我們對生命之網所作的一切,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這個繪本中的文字部份,顯露了印第安人對土地、風、河流、動物、植物等等大自然環境的敬畏、尊重和珍惜和情感。人只是大自然的一部份,是整個地球、整體自然界生命網絡中的一條絲線而已。人不是萬物之靈,不是高居一切之上。人要和萬物和平共處,平等對待。老鷹是兄弟,天空是姊妹,大地是滋養萬物和人類的母親。


「森林各個神聖的角落充滿人的氣味時,會怎麼樣?」


「豐碩美好的山林充斥著許許多多的電纜時,是什麼景象?」


西雅圖酋長也疾呼,發出警語,不要貪婪,不要過度開發,要大家好好守護這片土地。


《西雅圖酋長的宣言》的故事思考:


      看完這繪本,讓人不禁思考什麼是好的生活品質?


      印第安人的生活中,老鷹在天空盤旋,小鳥枝頭亂跳,松鼠、野狼、狐狸、熊、鹿在森林生活著,野牛在草原奔馳著,大地隨著四季綻放花草,喝著沁涼的溪水,呼吸充滿花香的空氣,腳踩著有著大地溫度的泥土。或是狩獵飛鼠、小動物為食,或是捕食溪流中的魚、蝦、蟹為生,或是採食野生蔬果為生,印第安人如此親近大自然、如此享受大自然的一切供應,卻也如此地節制地與大自然和平共生。


      想著現代的都市文明生活,水要經過多次過濾的以及煮開,方可飲用。室內要有空氣清淨機以提供乾淨的空氣。地上鋪滿水泥和瓷磚,腳踩不到泥土。要看動物要到動物園去看。都市人和大自然是如此的陌生而遙遠。


《西雅圖酋長的宣言》的圖像觀察:


      因為是印地安酋長對白人說的一篇珍愛大自然的文本, 所以在圖像表現上,一開始的書封面就是西雅圖酋長手放在白人小孩,一同眺望遠方。蝴蝶頁是一個印第安男人迎面走來。而故事的一開始,則是白人拿槍逼迫印第安人遷移的畫面。


      接著畫家用七個跨頁來描述印第安人活在大自然中的景象。印第安人撿拾松樹枯枝、男人、女人、小孩騎野馬奔馳在野花盛開的草原上,獨木舟划過溪流,花朵、 狼、小鳥、老鷹、湖、祖先的靈魂,環繞在他們的生活中。


      直到白人來了,印第安人看著整片整片的樹林被砍伐,表情肅穆哀戚,結尾處是白人男人、女人和小孩一起在被砍伐的光禿禿的土地上,一起種下小樹苗,印第安人回來了,和白人在一起,而小樹苗也漸漸長大變成小樹,光禿禿的山丘有了綠意,大地萌生希望。書底的蝴蝶頁則是一群在森林裡的動物熊、鹿、野狼、貓頭鷹、啄木鳥、狐狸,看著讀者,彷彿是懇切地尋求讀者的支持,一起來保護森林、保護地球。


認識自然、親近自然、喜愛自然:風喜歡和我玩


     《和我玩好嗎?》、《風喜歡和我玩》、《像我平常那樣》,從這些繪本中,兒童會看到如何尊重大自然,和大自然的萬物像朋友般的相處以及發現大自然的美好。


《和我玩好嗎?》的故事介紹:



     《和我玩好嗎?》寫的是一個小女孩想和動物玩,她去抓蚱蜢,蚱蜢就跳開,她去抓青蛙,青蛙就跳開,她去抓烏龜,烏龜就潛入水裡,直等到她靜靜地坐著,不再出聲,所有的動物,都不再被嚇跑了,所有的動物都圍繞在牠身旁和她玩了。作者提醒讀者要去尊重動物、不要去驚嚇和打擾動物,但是也是期待讀者和小動物能和諧相處,讀者能學會如何去接觸動物和動物一起玩。



《像我平常那樣》的故事介紹:


     《像我平常那樣》寫的是一個小男孩和動物玩的故事。小男孩抓小鳥,小鳥飛走了,小男孩學貓爬、學公雞走路、假裝學豬在泥漿裡打滾、學兔子跳、學牛走路等等。作者提醒讀者要去觀察動物,接觸動物,以及在繪本中呈現出和動物一起玩的樂趣!



《風喜歡和我玩》的故事介紹:


     《風喜歡和我玩》寫的是一個小男孩和風玩的故事。風在門邊咻。風吹走男孩的氣球,風吹起男孩家的床單和衣服,風吹男孩的雨傘,風在草地上和男孩比賽跑。風吹落了風箏和蘋果等等。風喜歡和小男孩玩。作者發揮細膩的觀察力,將一個小男孩和風互動情形,描述地非常生動有趣。大自然中的一切,值得我們去細細觀察,發現其中的樂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當大人和小孩多去接觸自然、認識自然、親近自然,大人和孩子會更加愛大自然,因為愛大自然,人們會自然而然地心生保護大自然之心。



延續山與海的活潑生命力:千中取一


《山之生》的故事介紹:


     《山之生》 講的是一個沈默寡言的都市小男孩靜一,因為忙碌的爸媽要出國,而於暑假期間到山裡的祖父家寄居的故事。靜一祖父的雞被鼬鼠吃了,於是祖父帶著靜一和捕捉到的鼬鼠,進到森林裡,祖父殺了鼬鼠,鼬鼠的肉給魚吃,而鼬鼠的皮則用來捕櫻花鉤吻鮭。原本靜一是個被孤立被忽略的小孩,在與祖父進入森林後,經歷了大自然的洗禮和生物鏈的循環,靜一從蒼白蛻變成充滿強而有勁生命力的男孩。




      繪本中描述靜一是個很安靜很安靜的孩子,爸媽太忙碌了,實在沒時間跟靜一玩,他可以連著好幾天默默不語。他已經很久沒去上學了。 他生長在水泥叢林裡,他的家在第十五層樓的高空,靜一喜歡這個浮在半空中的水泥盒子。而這樣的環境,靜一因著習慣獨處而喜歡且覺得有安全感。靜一因著長期獨處,而忘了怎麼說話。


      隔絕、空洞、寂莫、無言的靜一。靜一生命的轉變從觀察開始,從親近祖父、親近大自然開始。祖父的居家環境、雞舍、鼬鼠、森林、山鳩、溪流、櫻花鉤吻鮭是他從未曾接觸過的世界。祖父用力握緊靜一的手、對靜一說話、帶靜一走進森林、看山鳩、聽水衝過岩石的潺潺聲、腳底感覺從地底傳來的河流的呼吸聲,在祖父以刀子劃過鼬鼠的喉頭直到尾巴,血染紅了岩石和河水,也牽動了靜一深處的憐憫之心。


      靜一的祖父是孤單老人。因著靜一的到來,這孤單老人的生活有了重心,他熱情地招呼和照顧靜一,並教靜一如何在溪流中捕魚、在山中生存。祖父不僅教靜一捕魚,也傳達生命循環不息的大自然法則。他說「山裡面有河流,河裡有水、有魚,也有螃蟹。山裡什麼都有。只要走進山裡,就不愁沒有東西可以吃。大家都吃比自己還要小的生命。魚吃蟲,鼬鼠或人類吃魚。而鼬鼠的肉,也成魚的食物。吃與被吃。山中的所有東西都不會被浪費掉,所有的東西都是循環不息的。」


《山之生》的圖像感受:


      畫家在一開始,以祖孫佇立在綠色樹林 、盛開的粉紅花、浮動跳躍的白色光線和漫溢生機的草叢之中為書的封面。在書名頁,靜一坐在車中,看著綠奔馳飛梭。文本中描述靜一和他的生活環境時,伊勢英子畫的是滿滿的針葉樹林,陽光像白色的泡泡點綴在葉子的間隙中,左下角有一棵大樹,而靜一則坐在一個漂浮在半空中的白色透明盒子裡,面對著牆壁背對著讀者,專心地玩著他的紙飛機。 左下角的這棵大樹不是針葉樹,是其他的樹種,可是伊勢英子凸顯這棵大樹,好像是暗示靜一進入森林之後,因著山的生命律動,靜一蒼白脆弱的生命也跟著茁壯起來像大樹一樣。這張圖像包含著現實與超現實。現實的部份是畫家交代祖父的居家環境是位在滿佈針葉林的山裡。而超現實的部份是畫家傳達靜一的身體和心靈被關在沒有生機、侷促的、與自然隔絕的、與人隔絕的白色的水泥盒子裡。不只是靜一,現在都市叢林中的小孩,又何嘗不是如此,生活在懸在漂浮半空中的水泥盒子裡,與大自然隔絕,踩不到泥土。




      隨著故事的進行,畫家以燦爛的光線、綠色的番茄藤蔓搭配紅色飽滿的紅番茄,以翠綠、碧綠、橄欖綠、深綠、蔥綠、藍綠、黃綠各種不同層次豐富的綠,來表達森林的樹的茂盛生命力。山裡的樹、燦爛的光束在樹葉間跳動、潺潺流動撞擊岩石濺出水花的河流、野花和野草恣意盛開滋長、河流裡數也數不完的魚、螃蟹、溪蝦、驚慌亂竄的櫻花鉤吻鮭等等,在在都表現出山的生命力。



《海之生》的故事介紹:


     《海之生》描述的是潛水漁夫太一的生命故事。太一的父親、祖父、曾祖父甚至那些不曾謀面的歷代祖先們,都住在海邊,靠海為生。太一的父親是位勇敢又有高超技術能力的潛水漁夫,有一次,在內海深處刺捕內海之王七繪魚時,出事身亡。太一拜託與吉爺爺教他捕魚,與吉爺爺教太一的不僅是捕魚的技術,還包含捕魚的倫理以及大海生生不息的自然律。





《海之生》的環保觀念:

      繪本中描述太一父親的捕魚觀念是就算刺到一條長達二公尺的大魚,父親也從來不會露出得意的表情。他只說:「真要感謝大海啊。」、「就算連著十天都沒有捕到什麼魚,父親也是絲毫不受影響。」。


      繪本中描述與吉爺爺的捕魚觀念是他捕的魚夠多了,再捕,就是罪孽深重了。他現在只想看魚在海裡自在的優游。「在一千隻裡,只要抓一隻就夠了。如果只是在千隻中取一隻,那大家就能永遠靠海生存了。」、「與吉爺爺每天只要釣到二十隻鯛魚,就會將工具收起來。」、「隨著不同的季節,有時鯛魚就換成了雞魚或黃尾鰤。』


      太一對大海和與吉爺爺懷著感恩的心。太一對海的觀念傳承自與吉爺爺,他捕魚時有節制,遵照與吉爺爺的二十隻的捕魚觀。不過,他的夢想是成為首屈一指的漁夫以及找到父親的那一隻內海之王七繪魚。


      除了捕魚,太一在內海持續潛水長達一年之久,為了找尋七繪魚。當太一首次發現七繪魚時,他的心情是興奮的,太一保持冷靜,太一原本的念頭是牠是攻擊父親的那隻魚,也是超過一百五十公斤的大魚,若是太一刺殺了這隻七繪魚,他可以幫父親報仇,也可以成為首屈一指的漁夫、成為真正的漁夫,但是,他一轉念,他開始微笑,他想大魚是這片大海的生命。他和這條內海之王七繪魚對看時,他看到魚的眼神溫柔,他看到大海的生命。太一選擇讓大魚繼續留在大海中。


      其實,太一若刺殺這條魚,恐怕他的生命也會像他爸爸一樣,因為魚太重了,自己也葬身在海底。因著太一對海、對七繪魚的情感、敬畏和感謝之心,也因著他的節制、不貪心、不求名利,太一和他的家人一生住在海邊,靠海為生,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海之生》的圖像介紹:


      畫家伊勢英子小時候曾經溺水過,因此,她一直懼怕大海,即便和大夥一起到海邊,她也是背對著海、面向著山,為了這一本繪本的插畫,伊勢英子突破自己生命的框架和限制,去學潛水,去體驗文本中的「海的表情隨著季節、時間變化,太一喜歡海的各種表情。」。伊勢英子在繪本中的確也呈現海的各種表情。


      在書的封面,海是藍色中帶著紅、黃、綠、紫、七彩的層次變化、躍動的、波光粼粼的,男孩面對著海,抬起他的腳,踩踏浪花,海和男孩都充滿著生命活力和動感。書名頁則是一群鯛魚充滿整個畫面,暗示海的生命豐盛。繪本中的海,風情萬種、姿態萬千。




      傍晚時,晚霞滿天映襯出橘紅、粉紅、粉紫、粉藍的海平面,平靜無波。太一父親出海歸來時,船上是載著捕獲的大魚,陽光眩目,海是光彩奪目的白和勝利的紫的海。太一父親出事時,孤寂無人的船隻,漂蕩在深沈的綠、詭譎的藍和悲傷的黑氛圍的海平面上。


      太一縱身一躍,躍入了藍寶石般尊貴神祕的靛藍大海,帶領讀者從陸地、從船上、從天空和海平面的角度,轉換視角,進入到海的內在。不同的深度,海有不同的顏色,起初是湛藍,有光束自船隻旁的海面上照射入海,漸漸地,太一往內海深處游去,光線變弱,湛藍色漸漸褪去,轉成淡藍帶點兒蒼黑,魚群也由多、藍、黑、黃轉為少、淡而白的魚,太一持續潛深,直到海的心,與黑暗中內海之王七繪魚相遇。


      為了呼吸,太一躍出水面,在這麼一躍入再潛入的片刻中,太一的念頭不斷轉換著,心情也變換著。在夢幻綠色和無數的銀白色的氣泡中,太一的微笑、放下殺死七繪魚的念頭,說明了太一的頓悟、情感的昇華以及他超越了父親,成為真正的漁夫。結尾處的花是海邊常見的馬鞍藤。馬鞍藤是礁岸砂灘的守護者。它象徵太一守護七繪魚的心,以及太一在海邊結婚生子,安居樂業,守護大海的心。




讓世界更美麗:花婆婆與種樹的男人


      最後,要談論的是化關懷為行動,從《種樹的男人》談起,當各國忙於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一位男人在光禿禿的普羅旺斯高地種樹,造就普羅旺斯的美麗根基。《花婆婆》則撒下人人都可以做一件讓世界更美麗的事的種子。



《種樹的男人》的故事介紹:


     《種樹的男人》是描述一個男人,專一而堅持種植橡樹、樺樹、山毛櫸等長達三十多年的時光,終於使得荒涼的普羅旺斯高地,發生奇蹟般的變化。這男人原是個牧羊人,在他的妻子和孩子相繼過世之後,他決定搬到高地。他為自己砌了一間石屋,以此為根據地,向外展開他的種樹計畫。他一邊牧羊,一邊在石屋附近培植樹苗,也一邊到光禿禿的土地上,種下橡樹種子。一九一三年,有一個旅人行經此地時,發現了這位種樹男人。




      種樹男人與這位旅客分享他的種樹經驗,在三年之內,他埋下了十萬棵種子,其中只有二萬棵發芽,長成樹苗,而這二萬棵樹苗之中,又只有一半能逃過乾旱的氣候和野鼠的啃食,存活下來。


      相遇之後的第二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長達五年的時間。戰爭結束後,當這旅人再度踏上那片通往光禿禿高地的道路,景象大致如昔,只是山頭上彷彿有一層毛氈。此時的牧羊人,只養了四隻羊,卻多了一百多個蜂巢,因為羊群會啃食他的樹苗。牧羊人帶這旅人去看他這些年來種植的橡樹林。樹比人高,看起來壯觀極了。這片森林全長十一公里,最寬的地方有三公里。然後,牧羊人也帶旅人去看他五年前種的樺樹叢。


      在這段戰爭時期,旅人去參加法國東北部的凡爾登戰役時,牧羊人正忙著把他的樺樹苗種植在地表濕潤的山谷,如今,這些樺樹苗像少女般亭亭玉立,蔚然成林。旅人形容牧羊人的創造有如一種連鎖反應。牧羊人以最單純的想法,按部就班、心無旁騖的執行計畫,結果,原本乾涸的河床也變得水流淙淙。有一天,官方派人來巡視這一片森林,宣稱,這是一片天然林,同時把林地列入省的保護區,不准製炭者砍伐。


      牧羊人不理會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如同他不理會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當旅人在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再次回到高地時,高地整個地貌都改變了。河水汩汩的流入池塘,廢墟也被修葺成嶄新的房舍,周圍是菜圃、花圃,種植著白菜、玫瑰、蔥、金魚草和秋牡丹等等。山坡上是一塊一塊的小麥田和裸麥田。山谷的草地也開始吐綠。整個高地煥然一新,散發出健康富腴的光芒。


《種樹的男人》的故事思考:


      作家刻意安排一位旅人與牧羊人相遇,可以漸進式地報導高地隨著牧羊人的種植的變化情形。作家也刻意凸顯戰爭和種樹的對比。戰爭時需要砍伐橡樹林來當木材燒以便驅動車子的引擎,製炭工人也會砍伐森林甚至是官員或世人都可能干擾牧羊人的種植樹林計畫。整本繪本在強調透過牧羊人的無私、堅持、按部就班的種植計畫,可以改變荒涼的土地成為富饒的沃土,讓世界更美麗。





《種樹的男人》的圖像觀察:

      這本繪本從一開始是黃色、黃褐色為主要色調,來表現普羅旺斯高地的荒涼和光禿禿,到中間,慢慢出現一些綠色,代表牧羊人的種植計畫有了一些小小的成果,到最後是拉開式三頁大跨頁的茂密森林景象,表現出牧羊人的種植計畫大成功。


《花婆婆》的故事介紹:


     《花婆婆》的故事是描述一個讓世界更美麗的故事。繪本中透過一個小女孩來講述這位花婆婆的生命故事。花婆婆是小女孩的姨婆。花婆婆從小在海邊長大,花婆婆的爺爺開一間藝品店,花婆婆偶爾會幫爺爺的忙。晚上,花婆婆常坐在她爺爺的腿上聽他講遠方的故事。花婆婆心生嚮往,長大以後也想像爺爺一樣到遠方旅行,還有,老了之後,要住在海邊。爺爺笑著請花婆婆長大以後要記得做一件讓世界更美麗的事。


      花婆婆長大後,決定去做她答應爺爺的三件事。她先去圖書館工作,幫忙整理書,清理灰塵,幫大家找到他們想要看的書並且自己也看了許多書,是關於很遠的地方發生的故事。


      然後,她去熱帶島嶼,接著她到四處旅行,爬過大雪山、穿過熱帶叢林、走過沙漠、看獅子嬉戲、袋鼠跳躍,直到有一次她從駱駝背上摔下來之後,她覺得她旅行夠多的地方了,她決定去做第二件事,到海邊買房子居住下來。她常常望著大海,不斷地想著要做什麼事才能讓這世界更美麗呢。


      有一天,當她踏上山頂,望著一大片的藍色的、紫色的、粉紅色的魯冰花時,她想到了一個很棒的點子,從此,每次散步的時候,她就隨手撒下魯冰花的種子。隔年春天,原野上、山坡上、教堂、教室後面、空地上、石牆後面、公路兩旁,處處都開滿了美麗的魯冰花。花婆婆終於完成了她答應爺爺的三件事。


      現在,花婆婆像她爺爺一樣,一群孩子圍著她坐在客廳,聽她講遠方的故事。花婆婆笑著請孩子們答應她長大以後要記的做一件讓世界更美麗的事。


《花婆婆》的環保觀念:


      這本書提到的環保觀念是做一件讓世界更美麗的事。提到行動力,把愛地球的心,化為行動,讓世界更美麗。


      花婆婆小時候,先是讀書上學,培養自己的能力,長大之後,她去圖書館服務人群的同時,她也為自己的夢想預備。她四處去旅行,認識這世界,親近大自然,接觸不同的人文社會,結交難忘的好朋友。然後,她為這世界做了一件她能做到的事情,撒下花種子,讓世界更美麗。這世界豐富了她的生命,她也回饋了這世界。


《花婆婆》的故事思考:


      我覺得這繪本很豐富。它包含了濃厚美好的祖孫情,也觸及了夢想,從小花婆婆就有自己美好的夢想,除了花婆婆自己的夢想之外,她爺爺也微笑請求她答應做一件讓世界更美麗的事。


      除此之外,這繪本也包含美好生命的感染力和傳承。花婆婆的爺爺愛她,也教她愛世界,長大後花婆婆愛孩子們也教孩子們愛這世界。環保、愛地球、讓世界更美麗這些事,不只是一代人要做的事,是需要代代相傳。


      這本繪本不是用命令的方式,也不是用要求的口吻,而是用一個生命的故事做示範,所提及的示範也是常人能做得到的,而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超人或是偉大優秀的人才能做到了。


      這會帶給讀者希望和鼓勵以及動力,去思索做一件讓世界更美麗的這件事。這本繪本也是提出一個邀請,邀請讀者除了完成自己的夢想之外,也許下一個讓世界更美麗的心願,並且在適當的時候,去完成它。做一件讓世界更美麗的這件事,是一個開放性的邀請,所以每一個人都可以為這世界做一件不一樣的事,但是都是會讓這世界更美麗的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是花婆婆做這件事的心態,她是以快樂的心情,而不是以犧牲的態度來完成的。



《花婆婆》的圖像:


     《花婆婆》是一本溫暖、明亮而且美麗的繪本。每個跨頁,畫家用一個大圖,來表達故事的場景,再搭配小巧的圖來相互搭襯。例如:盧小姐工作的圖書館是大圖,清楚呈現圖書館內書籍的擺設、書桌、閱讀的民眾、找書的民眾,以及盧小姐正拿書給需要的人,小圖則是畫出圖書館的外觀,以及盧小姐自己也借書回去閱讀。


      花婆婆的爺爺講故事給花婆婆聽時所在的客廳的壁畫和花婆婆講故事給孩子們聽時所在的客廳的壁畫是相同的。暗示著一代一代的傳承。還有,繪本中花婆婆的居家四周是越來越漂亮。


      花婆婆剛住進海邊的房子時,戶外是一片的枯黃。即便到了春天,花婆婆散步的山坡小徑,也只是野草叢生的一片綠而已,經過花婆婆邊散步邊撒下魯冰花的種子之後,整個村莊、山坡、小徑、公路兩旁,到處都有藍色的、粉紅色的、紫色的魯冰花盛開,讓讀者真正感受到世界變得美麗了。



動物的權利:牛兒與草原需要彼此


      在幸佳慧所著的《永遠的林格倫》的第91頁到第97頁,描述林格倫對於畜養動物的關切。林格倫在1985年的春天,從新聞報導中得知瑞典不少農莊把乳牛全年關在柵欄裡,整個夏天都沒讓乳牛到草地上吃草或是漫步的機會,於是林格倫撰文寫了一篇《牛兒與草原需要彼此》。這篇文章,引發瑞典人的高度關注。




      林格倫與農牧教授克里絲汀娜.佛斯朗(Kristina Forslund) 接力在《快報》上發表有關瑞典動物福利的文章,呼籲政府當局注重改善動物畜養的環境問題,長達三年之久。他們所提的觀點包含「關心牠們的人啊,我們得提高分貝,為無法講話的牛隻發聲」、「我曾經看過在開放地上漫步的豬兒,牠們看起來就像,牠們以為這就是每一隻豬都應該有權利擁有的快樂生活啊!」和「農業發展絕對不能傷害我們的自然環境;動物畜養業也絕對不能因為科技與利益,就受人類殘酷的擺佈。」等等。


      最後,林格倫寫了一封公開信給當時的瑞典總理卡爾森(Ingvar Carlsson),明白列出她在長期觀察之後對政府單位改善的諫言。幾個月後,當林格倫歡度八十歲生日時,卡爾森總理特別把政府動物保護法當作是生日禮物獻給林格倫,並且將該法案命名為林格倫法。瑞典相關的家禽畜養業的相關環境也因此大大地改善。



      在林達.李爾所著的《波特小姐和彼得兔的故事》的第343頁中,提及碧雅翠絲長期支持湖區國民信託基金會的各種訴求。包含同意湖岸風景路線保存的必要性、保護高原農業的墾殖形態、賀氏綿羊的飼養以及樹林的培育。碧雅翠絲和湖區國民信託基金會意識到隨著旅遊業者提供服務將假日遊客一波波帶到湖區,秀麗的景致會受到分割和發展的威脅,於是,趁小型農場經營不善之際,信託組織有機會慢慢取得山谷底的農場、分水嶺前端的田地以及當地的農舍,以實際行動漸漸擴大保育的範圍。




      在第482 頁中提到碧雅翠斯不僅買下重要的農場、風景優美的土地、森林與房屋,而且還有計畫地購買可能遭受人為破壞的土地。她的購買行動,確保了卓特貝克與艾斯谷兩地的谷源地受到保護。


      在第483頁中提到碧雅翠斯對時代變了心知肚明,但她利用她的遺產,試著去確保丘陵農牧與荒原綿羊的文化可以盡其久遠地延續下去。這些是她遺囑中的關鍵詞,表達她務實的意向。


結語


地球是萬物的家。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去認識自然,親近自然,也享受自然,但別忘了一件事,就是去做一件讓世界更美好的事。



參考文獻


(1)《普莉絲奶奶的瓶子屋》文/梅麗莎.史雷梅克 圖/朱莉.帕契琪絲。譯者:宋佩。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8.9
(2)《亨利蓋了一座小木屋》文.圖/D.B.強森  譯者:方素珍。出版社:維京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2003.9
      (3)《The Biggest House in the World》 文.圖/Leo Lionni 出版社:Random House Childrens Books;出版日:1968
(4)《多少地才夠》文/托爾斯泰 圖/雅柏絲諾娃 譯寫:陳若蓮。 出版社:台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1995.1
(5)《小房子》文.圖/維吉尼亞.李.巴頓。譯者:林真美。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1996.9.15
(6)《我們的大地》文.圖/莫麗.邦。譯者:林芳萍。出版社: 台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2006.10
(7)《再見小樹林》文/嚴淑女 圖/張又然。出版社: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2008.5
(8)《春神跳舞的森林》 文/嚴淑女 圖/張又然。出版社: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2003.3.4
(9)《從山裡逃出來/垃圾丟啊 文.圖/田島征三。譯者:林真美。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2007.6
(10)《喂!下車》 文.圖/約翰.伯寧罕。譯者:林真美。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1998.10.25
(11)《跟我一起看地球》文.圖/約翰.伯寧罕。譯者:林真美。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2003.11.1
(12)《西雅圖酋長的宣言》文/西雅圖酋長 圖/蘇珊.傑佛斯。譯者:柯倩華。 出版社:台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2006.10
(13)《和我玩好嗎?文.圖/瑪麗.荷.艾斯。譯者:林真美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限公司;出版日:1996.6.15
(14)《像我平常那樣文.圖/瑪麗.荷.艾斯 譯者:林真美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1997.9.30
(15)《風喜歡和我玩文.圖/瑪麗.荷.艾斯 譯者:林真美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1997.9.15
(16)《山之生/立松和平/伊勢英子 譯者:林真美。出版社:青林國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2005.5
(17)《海之生/立松和平/伊勢英子 譯者:林真美。出版社:青林國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2005.5
(18)《種樹的男人》 文/尚紀沃諾 圖/湯馬克 譯者:張玲玲。出版社:台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1995.1
(19)《花婆婆文.圖/芭芭拉.庫尼 譯者:方素珍。出版社:三之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1998.10
(20)張子樟、胡芳慈、邱苑苓、陳瀅如、何采嬪、陳逸茹譯(2008)。波特小姐和彼得兔的故事Linda Lear 原著。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1)幸佳慧2008)永遠的林格倫。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