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我的身份很多元: (1) 新樹幼兒圖書館 館長 (2)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講師 (3) 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的文字作者 (4) 民視『快樂故事屋』節目嘉賓 (5)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 (6)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 (7) 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第十屆、第十一屆理事長 (8) 《書香季刊》總編輯 (9)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第54屆書香社會推動委員會委員 (10) 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 (11) 新北市圖書館選書小組委員 (12) 2017年文化部「線上主題書展——知識讀想1+N」 策展人 (13) 火金姑讀書會會長 (14) 櫻花草青少年小說讀書會會長 ◎歡迎來 FB 找我! Facebook: 蔡幸珍

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到榮富國小故事團分享凱迪克金牌獎繪本(二)


蔡幸珍 2011.3.1


凱迪克得獎的繪本從1938年到2011年,總共有74本,我知道2次演講,4個小時的時間,絕對是講不完的,所以,我挑出幾本特別有感覺的分享。上次分享六本,主要是說演故事,外加一些自己的心得,以及讓現場故事媽媽回饋她們的感受,大家互相交流。這一次和上一次,有一些些不同,我想多增加一些圖像的賞析和文本的分析,深深地、慢慢地和大家分享一本好的繪本是如何的好,也因此這次只分享了四本繪本。

一本繪本放在書店或是圖書館裡,就像是把一件衣服放在服飾店裡的櫃子裡。把衣服穿在模特兒身上,增加了衣服的曝光度,就好像是繪本講師把一本繪本說演給故事媽媽聽,增加了繪本的曝光度。不同的人買了同一件衣服,穿在身上,會有不同的風味,就好像不同的故事媽媽去說演同一本繪本,也是會有自己的特色。

一件衣服,設計地再漂亮,如果擺在衣櫥裡,收在箱子裡,旁人還是感受不到它的好。繪本也是一樣,再棒的繪本,都是需要讀者去閱讀,去詮釋它。故事媽媽去說演繪本故事,如同去把一件衣服的質感、風格,展現出來。

而我則利用這二次課的機會,把美國的凱迪克大獎得獎繪本從我的書架上拿出來,把它們介紹給故事媽媽們,也希望故事媽媽們有機會時,能將這些繪本介紹給更多的小朋友。


《影子》的譯者楊茂秀寫的一篇文章《圖畫書的實驗家~瑪西亞.布朗》中提到良好的作品能呈現語言與意義表達上的不完整,讓讀者能夠去賦予自己的詮釋,得到另一層次的完整性。在演講中,我也希望大家能多多發表自己對繪本的看法和回應,讓繪本裡的豐富和香氣能散發出來。

在這一次的課程中,我介紹了四本繪本《為什麼蚊子老在人們耳朵邊嗡嗡叫》、《影子》、《獅子和老鼠》以及《野獸國》。

◎《為什麼蚊子老在人們耳朵邊嗡嗡叫》

《為什麼蚊子老在人們耳朵邊嗡嗡叫》是1976年凱迪克金牌獎的作品。作者是Verna Aardema。繪者是李奧.狄倫(Leo Dillon)和黛安.狄倫(Diane Dillon)。


我完整用中文說演一遍《為什麼蚊子老在人們耳朵邊嗡嗡叫》,再請大家欣賞英文動畫版的《為什麼蚊子老在人們耳朵邊嗡嗡叫》影片。在這本繪本中,作者充份發揮和運用動物的本性、抽絲剝繭的辦案過程、法庭辯論的技巧,活脫是現實生活的翻版。繪本中運用大量的擬聲詞,做足了音效,更有臨場感。句子一再堆疊,不斷有最新進展、突破,製造破案前的高潮,也充滿了文字遊戲的樂趣。


有一位細心的媽媽觀察到這繪本的每一頁都有一隻小紅鳥的出現,她問有什麼特殊的意涵嗎?坐在一旁的媽媽回應,這隻小鳥代表真理。牠在每一頁都出現,牠目擊到每一個事件的現場,雖然,在故事的文本中,沒有提到這隻小鳥,但是,會不會畫者暗示牠代表不變的真理。

更多《為什麼蚊子老在人們耳朵邊嗡嗡叫》的介紹,請點選這裡



◎《影子》


《影子》是1983年的凱迪克金牌獎作品。作者和繪者都是瑪西亞.布朗(Marcia Brown)。


《影子》是我非常喜愛的一本。瑪西亞.布朗的圖,大大讓我感到震撼和激動,當然,更多的是敬佩。我製作了投影片,也帶了二本中譯本以及一本英文版的《影子》。為的是希望故事媽媽能看清楚《影子》的圖像。因為,我有一些圖像的問題,想和她們切磋一下。

我的疑問如下:

       Q1:白色的臉譜是代表什麼?

       Q2:眼睛有沒有影子呢?

       Q3:影子又是徘徊的人又是跳舞的人的那一頁影子在哪裡呢?白色的人形又是什麼呢?影子?還是鬼魂?

       Q4:影子是瞎子那一頁,影子是黑色的?還是白色的?

       Q5:影子是瞎子的下一頁,影子是平躺在地的黑色部份?還是宣紙灰色的部份?

       Q6:影子是個掉落那一個跨頁,人臉是媽媽嗎?

       Q7:為什麼說影子就在面具裡?

       Q8:大象的眼睛為什麼是紅色的?紅色的眼睛讓你有什麼感覺?

       Q9:為什麼有白色的人影?祖靈嗎?


在《影子》繪本中,關於人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有白色臉譜或是白色影子的,有全身上下全是黑色的,有深藍色影子,有紫色影子。到底哪些是真正的人?哪些是影子?還是鬼呢?

 我自己個人的看法是白色臉譜是鬼魂,是祖先的靈,原因如下:


(1)張又然老師在分享《春神跳舞的森林》時,曾提過原住民的『萬物皆有靈』的概念。


(2)在《西雅圖酋長的宣言》這繪本中,也有類似的概念,人死後,不是上天堂也不是下地獄,是存在於天地之間,所以,我覺得繪本中的白色人的影像或是動物的影像是個靈。


(3)在書名頁的前一頁,有一個大大的白色臉譜,臉譜的下方似乎有個半邊臉,我的解讀是人死後,白色的靈魂出竅了。

(4)瑪西亞.布朗在『什麼是影子?』中提到,『火,會生出意像豐富的影子,變成灰燼的時候,它與生命又有了神聖的關聯,而那是過去的事了。過去的信念和鬼都會讓現在的人覺得心神不寧,它也讓未來的人心神不寧。』,所以,我想書中的圖像除了畫現在的人,也會畫過去的人,除了畫影子,也會畫鬼(靈)

有位媽媽的看法是影子是活著的人,才有影子。死掉的人,沒有影子,成了不具形狀的靈。

我們在影子又是徘徊的人,又是跳舞的人那一頁討論好久,因為我問這一頁影子在哪裡?我個人的看法是這一頁的白影人還是靈(鬼),不是影子,黑色的人形是實體的人,實體的人在火的前方,所以,如果要有影子,也是在繪本往讀者的方向延伸之處,影子要存在,除了火、光源,也要有投影之處(螢幕、牆壁、岩石、大地等),所以這一頁要不是沒畫影子,就是那小部份的藍算是影子。


關於『就這樣,當所有的火都滅熄,影子是瞎子。』那一頁,我想到底是有二個看似瞎眼的黑色人是影子?還是背後的白色宣紙人是影子?賓賓姊的一句『所有的火都滅熄』的提醒,讓我覺得二個都不是影子。沒有火(光源),哪來影子。

對照一年級的小朋友的提問(在後面的文章),我覺得他們的問題有趣多了,可愛多了。我跟故事媽媽說《影子》是一首詩,不一定要去解釋我的種種疑惑,不一定要用科學和理性的思維去處理這些疑問。也許是千萬不要用這種推理分析的態度來看這本繪本才好。

需要的也許是更多的感受和想像,感受字裡行間的情感,跟著詩人的眼光和詩句,去欣賞、玩味《影子》。

我喜歡詩裡的這些句子:

『影子又是徘徊的人,又是跳舞的人。』

『影子是媽媽,所有爬行的東西、所有蠕動的東西的媽媽。太陽一上來,這些影子族就出來。』(這句子很有畫面吧!)

『斑馬的影子,沒有斑紋。』(有趣吧!)

『影子自己沒有影子。』

『它在大象耳朵背後做巢。』(它是影子。真是只有詩人想得到這樣的詩句吧!)

『因為,沒有人能把它推開,它太重。』

『它太重。巨鷹不能、禿鷹不能,不能舉起影子。』(從沒想過影子太重,我覺得影子薄薄的,服貼在地面,應該很輕吧!所以,看到這二句時,覺得很有趣!)

我喜歡那個繪本裡的那個面具,樸拙、震懾、有力道、可怕又有點可愛。我也喜歡繪本裡的那些山。

這本書裡提到的影子,除了是真實的影子,也包含虛幻的影子,我覺得以下的這段說的就是『虛幻的影子』。

『就算注意了,還是要小心!
因為,雖然影子沒有聲音,
它像回音,
能夠詛咒你,
說你好,說你壞,
它是個專門的騙子,
滑不溜丟,
它在你背後笑,
它的嘴角泛起微笑,
笑你、笑你是個傻瓜。』

 我曾經在一年級的班上講這本繪本《影子》,講之前,其實,我知道這本繪本的故事性不是那麼強,也不是一本幽默風趣的繪本,可能不那麼討喜,但是,我還是去一年級的班上講,因為


1)我覺得小朋友不是那麼常接觸到詩。除了國語課本裡的詩、唐詩之外,小朋友讀的詩好少,我覺得《影子》是一首很棒的詩,我想介紹給小朋友。


(2)我覺得《影子》的畫風很特別,很有創意,我想讓孩子看看《影子》的圖像表現。


(3)小朋友在生活中對影子可能有若干的體驗,詩人對《影子》的若干描述,可能對小朋友而言,是超乎生活經驗,能觸動小朋友的心,刺激小朋友的思考和討論的。


(4)多元的考量。我希望讓小朋友接觸不一樣的繪本。

果然,那一次的晨光時間,我講了《影子》和《野獸國》這二個故事。大約有一半的小朋友喜歡《影子》,而另一半的小朋友一開心很專心聽,後來,就有一些飄走,開始東摸西摸, 而講《野獸國》的過程中,小朋友跟著我和野獸一起狂野,大聲呼喊,整個過程眼睛發亮,很專心聽故事又很High。


不過,他們還是有用耳朵在聽喔,我是從他們問的問題,知道他們把故事聽進去了。因為小朋友問了許多精彩有趣的問題。

1:為什麼我們會有影子?(昱璇)

2:為什麼影子不是皮膚色的?(芯怡)

3:為什麼影子會咬人?(友馨)

4:請問眼睛為什麼沒有影子?(宥瑄)

5:為什麼影子是黑色的?(宥瑄)

6:請問影子有哪些部份?(冠宇)

7:影子為什麼不會說話?(庭瑜)

8:請問影子為什麼永遠不會餓?(竹雅)


冠宇問影子有哪些部份時,A小朋友回答我有五官,影子也有五官。另一個小朋友B就說我有骨頭,影子就沒有骨頭。A說有啊骨頭的影子就是骨頭啊。B 說骨頭的影子不是骨頭,骨頭的影子就是骨頭的影子,不是骨頭。

竹雅問『影子為什麼永遠不會餓?』時,友馨很快地回答因為影子沒有嘴巴,所以不會餓。我反問,有時候小朋友牙齒痛,或是嘴巴痛,痛的不能吃東西,還是會餓啊?小朋友似乎很有這樣的經驗,紛紛舉手發言談嘴巴痛、牙齒痛這部份。

我很喜歡芯怡問的這問題:為什麼影子不是皮膚色的?這樣的問題大概也只有小孩才問的出來吧!

當我把這樣的講故事經驗和故事媽媽分享時,他們覺得也很棒!有媽媽回應我,她認為我的多元觀點很不錯,不是只給一年級的小朋友看一些簡單的、好笑的繪本而已,給他們多一些不同風格的繪本,讓養分更充足。

◎《獅子與老鼠》

《獅子與老鼠》是2010年凱迪克金牌獎作品,繪者是傑瑞.平克尼(Jerry Pinkney)。這繪本故事取材自「伊索寓言」裡『獅子與老鼠』。


《獅子與老鼠》是我分享的第三本繪本。這一本幾近無字書,如何說演這故事,著實傷腦筋。我用二種不同的方式,第一種方式非常非常冒險,我帶著實驗的味道嘗試,因為,從頭到尾,我真的僅僅發出繪本中的動物叫聲而已。第二種方式,則是用『看圖說故事』的方式,用淺白的口語,把《獅子與老鼠》說一遍。


賓賓姊則示範了第三種說故事方式,她說拿到這種文字書,最好了,她會讓小朋友自由地發言,看圖說故事。她會適時地停頓,問小朋友看到什麼?或是請小朋友幫獅子發言,幫老鼠說話。我覺得賓賓姊示範的這個方式非常棒!


不過,我稍稍解釋一下我為什麼要用第一種方式講故事。在宋珮導賞的《用圖畫書說故事的『獅子與老鼠』》一文中提到,『獅子和老鼠並不像「伊索寓言」裡的動物說人話,只是發出動物原有的叫聲,平克尼不用對話,而是用情緒和動作推動情節,因此以動物為主角的寓言,被他還原成真實的動物世界所發生的事情。』

我是為了讓故事媽媽感受一下宋珮老師講得這一個感受,所以,才實驗一下,從頭到尾不說故事劇情,只發出動物叫聲。不過,這顯然是個創舉,故事媽媽們沒想到我會來這招,有些詫異。一開始的幾頁,我除了發出貓頭鷹的叫聲之外,就是翻頁,有故事媽媽疑惑地問開始講故事了嗎?後來,一直發現我沒講話,似乎和我有了默契,個個盯著繪本專心地自行閱讀。

 第二次,我又用淺白的口語把故事講一遍,主要的目的是讓故事媽媽體會這二種方式的差異。


我是覺得賓賓姊的方式很好,細細地看讀,讀圖,七嘴八舌地講著自己的發現,幫動物們配配旁白,非常有趣!和小朋友的互動,讓小朋友自己看圖說著故事,這樣是無字書的最佳說演方式吧!

 這故事不是結束在宋珮老師的導賞文章,繼續往後翻,書後面的蝴蝶頁,老鼠一家人坐在公獅子的身上和獅子一家人,一起出遊,而打開書衣之後的封底,則有這本繪本曾經出場的所有動物,和平融洽共處一室,像是謝幕,又象徵著和平吧!



 把精裝本的《獅子與老鼠》的書衣脫掉,攤平來看,會看到在右方的獅子看著左邊的老鼠,而站在橫躺的樹幹上的老鼠則看向右方的獅子,二人四目相視。獅子沒特別大,老鼠沒特別小,是平行相望的,似乎暗示二人的平等地位。

 在《作者的話》中,提到「長大成人之後,我領悟到這兩種動物的心靈其實『同樣』偉大;老鼠有勇氣;而獅子,則必須超越天生的野性,才可能釋放捕獲的動物。因此,我很高興能把這兩個具有堅定心靈的角色並陳在書衣上,各自占有廣大的空間並呈現強烈的存在感。

講完這故事,故事媽媽們很喜歡這繪本,紛紛打聽這是哪個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是小天下出版的。

◎《野獸國》

《野獸國》是1964年的凱迪克金牌獎作品,作者和繪者都是莫里斯.桑達克。所剩時間有限,所以,我就只是說演一遍《野獸國》這故事。



我曾去一年級的班上分享《野獸國》這本繪本,他們很愛這本繪本,聽完故事之後,他們問了以下的問題:

1:請問阿奇為什麼要扮野狼,去嚇小狗,讓小狗唉唉叫?(竹雅)

2:為什麼阿奇的房間會變成樹林?(宥瑄)

3:請問為什麼樹林裡會有怪獸?(芯怡)

4:為什麼阿奇要去野獸島?(泓哲)


◎迴響

上完課,有一些媽媽來和我分享他們的想法和感受。

有一位媽媽說她覺得她一邊看投影片,一邊聽我說故事,真的非常享受,和一個人自己閱讀繪本感覺很不一樣,自己讀繪本,會一直看字,比較吃力。


有一位媽媽則分享她去二年級的班上講《花婆婆》這本繪本,雖然同學紛紛表示看過這繪本,可是等到她講完,同學說還是故事媽媽講得比較好聽,比自己看還有趣。

有媽媽回應,她很認同給孩子多看一些不同類型的繪本這觀念。

也有很多媽媽回應,我的聲音表情變化很多,讓故事更精彩。謝謝妳們的讚美啦!


有一個媽媽特別喜歡我的貓頭鷹叫聲,特別是把太陽叫醒的那個HooooHoooooooHooooooooo聲。

有一個媽媽回應,她很喜歡《為什麼蚊子老在人們耳朵邊嗡嗡叫》這本繪本,也喜歡它的動畫影片。她兒子曾經改編《為什麼蚊子老在人們耳朵邊嗡嗡叫》這故事,去參加演講比賽,有得獎囉!

 有媽媽問小孩子的問題,要不要去查出答案,下一次,再回答呢?我的回答是可以也可以不用。熱心一點,幫孩子找答案,下次回答,讓孩子知道故事媽媽的關心,很好。若是沒有,也沒關係,畢竟,問題是孩子自己的,孩子自己提出的問題,他們可以自己去找答案,如果他們真想知道的話,他們會有辦法的。

  很開心,有機會到榮富國小故事團分享凱迪克金牌獎的作品,準備的過程、分享的時刻,以及和故事媽媽的交流,都讓我收穫滿滿。


4 則留言:

  1. 宋珮老師是這個「珮」字啦
    請別再弄錯了喔

    回覆刪除
  2. 幸珍:妳也讓我們這些故事媽媽很大的收獲滿滿喔~希望往後有更多機會再來和我們分享~淑貞

    回覆刪除
  3. @淑貞:

    OK。很開心能到故事團分享繪本,希望下學期還有機會去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