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我的身份很多元: (1) 新樹幼兒圖書館 館長 (2)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講師 (3) 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的文字作者 (4) 民視『快樂故事屋』節目嘉賓 (5)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 (6)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 (7) 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第十屆、第十一屆理事長 (8) 《書香季刊》總編輯 (9)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第54屆書香社會推動委員會委員 (10) 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 (11) 新北市圖書館選書小組委員 (12) 2017年文化部「線上主題書展——知識讀想1+N」 策展人 (13) 火金姑讀書會會長 (14) 櫻花草青少年小說讀書會會長 ◎歡迎來 FB 找我! Facebook: 蔡幸珍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從故事談起和從抽象觀念談起

蔡幸珍 2010.10.25


*講道和講生命見證:


      講道是講抽象的觀念。講生命見證是講故事。故事是好聽的是容易明白的。所以耶穌講道也愛用比喻。


  
    昨天在教會裡聽牧師蘇哥講道。我覺得講得很棒!

    他講的是他自己的生命故事。

    專科的時候,他喜歡在教會混,身材瘦瘦、扁扁的他會卸下紗窗,爬進教會。

    有一回,當他半身跨進教會,半身還留在外面時,突然,有一個在教會清潔打掃的工讀生,大聲叫住他:你做什麼?

    了解了原委。清潔工讀生要他每日下課就來教會,他和蘇哥一起讀聖經,所以蘇哥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第一次讀完整本聖經。

    這樣的長期相處,蘇哥觀察到這位清潔工讀生用心敬虔地打掃會堂,每一張長條椅,清潔工讀生都細心擦拭,看到破損的聖經,他也會用心修補。

    廁所、水電、聖經、紗窗等等,蘇哥觀察到這位清潔工讀生的用心,除此之外,他也關心蘇哥的靈命,用心帶他,現在蘇哥成為教會的牧師,對神的認識也是他帶領的。

    牧師從這裡講起了『十字架』的味道。什麼是十字架的味道?什麼是十字架的生命?

     如果一開始牧師就是講十字架就是犧牲、奉獻等等,很神學、很精神層次去談論,我想過些時間,我又忘了十字架是什麼意思?

    可是,這故事我想我會記得很久。我會想起十字架就是以敬虔的心做事,用耐心、用愛、生命去陪伴一個人。


    有的牧師講到很神學。就是愛神如己。要讀聖經。要常常禱告。要服事人。

    這些雖然都是對的,雖然都是很棒的屬靈原則。但是如果只是講原則,而沒有搭配生命見證,聽了30年,也是會覺得膩。

   
    我想從一個個的生命故事來講這些道理,似乎就令人印象深刻些。

    如果只是談論神學、道理,而沒有生命故事的見證,就比較不容易深入人心,不深刻。 




*從故事談起和從抽象觀念談起:    


    我想到和孩子談哲學,會不會也是如此呢?

    若是用故事、用具像去談論,而不只是抽象地談論,會不會更有趣呢?

    我想我會喜歡楊老師介紹的哲學子午線,也是因為這本書裡有許多很棒的哲學故事。

  
   10/23 在兒童哲學師培課,那天談到符號和象徵,越談我似乎是越糊塗了。

   原本覺得懂得、會分辨符號和象徵的,後來倒是變得混亂不清了。

   後來,我想想符號會不會是比較直覺,圖像式的,不須要再進一步的演繹、推敲、詮釋,當然它也可以引發其他的聯想。

   譬如:交通號誌、廁所標誌等,符號在圖像表現上要很清楚、很直覺、甚至是很國際化。

    還有交通號誌不能用『象徵』的。如果用『象徵』來當的交通號誌,可能有些人會想很久吧,搞不清楚意義吧

   而象徵,之所以叫象徵,會不會是因為不直覺。譬如:青天象徵和平。一點都不直覺吧!

   百合象徵聖潔。其實,這也是基督教賦予它這樣的象徵。如果直接看百合花,可能不一定會直覺覺得它是聖潔的吧!畢竟白色又漂亮的花有好多。白色雛菊也很聖潔嗎?
  
  
   我在想,是不是有些文章的抽象語言太多時,我就不容易理解。

   我再舉一個例子好了。

   假設我們現在要談『界線』,你會怎麼和孩子談?你會怎麼描述『界線』?怎麼用文字去描述和討論抽象的『界線』呢?停下來,先想一想。


    現在,我講一本繪本『不准過來』。


   『不准過來』是傑侯姆.胡理埃所創作的繪本。

    故事中有個男孩,拿著白粉筆在地上了一條線,說:這裡是我的地盤。

    然後,來了一隻蝸牛,牠越界了,把界線弄模糊了。。小男孩有些生氣地,再把界線劃清楚。

    小樹枝越界了。當小男孩把越界的樹枝鋸下來時,他感到快樂。

    但是,小男孩似乎在等待些什麼?

    雲來了! 小男孩莫可奈何。

    葉子飄來了。小男孩去撿起來。

    兔子越界了。小男孩去驅趕牠。

    每個人都跑到我這裡來。小男孩有些不開心。

    終於,來了一個小男孩,他發現那條界線,他懂得那條界線,於是,他轉身離開。

    原來的小男孩的表情從開心到落寞,然後,他做了一個決定,他把那條界線擦掉,快跑去追另一個男孩,說:你要來和我玩嗎?

   
    還有一本繪本是『河這邊,河哪邊?』講的是河這邊的人和河那邊的人,互不往來,但是小孩子們卻渴望有交流,能一起玩,希望未來能建造一座橋,讓河岸雙方的人們可以相互往來。


    聽過這二個界線的故事,你對界線又有什麼想法呢?




*說話的話述:    


      還有,我在想,我自己是不是對於一些比較抽象語言的理解和接收比較慢,所以對於庭蘭在課堂上的一些話,變得比較難紀錄。

      上星期六,下課時,我看看自己的筆記,發現,我寫了『庭蘭:』,之後,就是空白。

      我想起一個經驗。我常常看書,然後把書中的故事背下來,當作是床前故事講給孩子聽。

      但是『愛麗絲夢遊仙境』這本書,我卻覺得不好講,為什麼呢?

      我自己看這本書時,覺得每一個小段都很好笑,有文字和邏輯上的趣味。我很喜歡,可是我不容易講這本書中的故事給我的孩子聽。

      原因是因為有些涵藏邏輯趣味的小故事,是必須一字不漏地講,才能凸顯這個趣味性,而不只是情節的推進。

      我想,在課堂上,我可以清楚抓住同學的發言的重點,然後簡潔地記住重點。

      而庭蘭的話,有時是必須逐字紀錄下來的,一個字都不能漏的,如果漏了一個字,可能意思就不對了。


      庭蘭的話,讓我聽了之後,需要再花時間好好去推敲字裡行間的意義,需要再多花時間去理解,所以當其他的同學繼續發言時,我也就得先擺著庭蘭的話,再去聽和紀錄其他同學的發言。於是,庭蘭的話轉成部落格的文章,就成了『⋯』。⋯』裡可是有很多的故事和意義呢!


    



1 則留言:

  1. 小美說,符號是名詞,象徵是動詞,在這篇裡很有道理。

    「這個符號象徵什麼」我們可以這樣說。
    如果我們說「某某是我們的精神象徵」,應該是把象徵意同符號的意思吧?!

    至於交通號誌,我們會說它是「信號」(signal),信號是為預設好的狀況設定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