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我的身份很多元: (1) 新樹幼兒圖書館 館長 (2)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講師 (3) 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的文字作者 (4) 民視『快樂故事屋』節目嘉賓 (5)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 (6)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 (7) 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第十屆、第十一屆理事長 (8) 《書香季刊》總編輯 (9)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第54屆書香社會推動委員會委員 (10) 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 (11) 新北市圖書館選書小組委員 (12) 2017年文化部「線上主題書展——知識讀想1+N」 策展人 (13) 火金姑讀書會會長 (14) 櫻花草青少年小說讀書會會長 ◎歡迎來 FB 找我! Facebook: 蔡幸珍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小孩子的大朋友》:兒童哲學教授

《小孩子的大朋友》
蔡幸珍 2010.8.16

《小孩子的大朋友》是黃迺毓教授寫的關於兒童哲學的幾位重要大人物的文章。包含美國兒童哲學發展中心的創始人李普曼教授,副主任夏普教授,關飛兒教授,華里教授以及國內兒童哲學的推手楊茂秀教授。

這本書介紹了美國兒童哲學發展中心IAPC的創立原因。李普曼教授教授發現大學生缺乏思考技巧,但是他們的學習已經定型、腦筋已經僵化,到大學才要鍛練思考已經太遲,所以他希望幼稚園或是國小的學生就能鍛鍊思考的技巧,所以李普曼教授以輕鬆的心情寫了一篇短篇故事,李普曼拿給朋友看,朋友都很喜愛鼓勵李普曼繼續寫下去。李普曼一篇篇往下寫,寫成了《黑理.斯多德邁爾》,楊茂秀教授翻譯成中文的《哲學教室》。


可是光寫給小孩是不夠的,這書在小孩心理產生作用後,會問大人,若是大人應付不來,也是挺麻煩的。所以李普曼等人為大人編製教師手冊。可是光是有教師手冊還是不夠的,老師們拿到這本教師手冊並不知該怎麼用才好,所以他又創了教師訓練課程,使兒童哲學四平八穩地蓬勃發展。


這教師手冊羅列了小孩讀《哲學教室》可能會提出的問題。這些問題並不是李普曼等人絞盡腦汁想的,而是透過教師實地與學生互動、共讀《哲學教室》之後,把學生的提問收集起來,依照類別整理出來的。

李普曼教授喜歡用do philosophy的字眼,而不是用研究哲學的字眼。他說傳統的哲學教育重在閱讀和聽講。而do philosophy是強調去做、去體驗、去思考、去探究,使哲學成為活的哲學。

李普曼教授為兒童哲學寫了一些書,中文譯作有《哲學教室》、《靈靈》、《鯨魚與鬼屋》、《思考舞台》等等。

在美國兒童哲學發展中心的教師研習會分三種:一是為期一年,每週兩個半小時,通常是放學後的時間,由教授去教室示範。二是十四天或是七天的密集訓練。三是為期二週的夏令營,偏重在個別訓練。除此之外,IAPC還出版三本理論性的書,《教室裡的哲學》、《哲學與小孩》和《在哲學中成長》。

李普曼教授認為哲學是無處不需的,若說教育是一顆樹,哲學則是樹幹的心,它不只是ㄧ各科目,每個科目都與它有關。但是在一般教師還不能把握思考訓練的原則時,必須從一門課開始做起。讓孩子在這種討論課中嚐到思考的樂趣。哲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不限在教室裡。婚姻跟哲學有沒有關係?夫妻爭論不也是思考方式不同而引起的?

介紹完李普曼教授緊接著介紹的是副主任夏普教授。她的資歷相當特別。13 歲因為功課優異,開了她的補教事業,賺取大學學費。高中時代就顯出她的領袖氣質。成績好一類,成績爛一類,可是她卻是二類都佩服的人。年年擔任班長職務。大學唸紐約州的New Rochelle  College,主修思想史。而後在美國天主教大學修得教育碩士學位。並先後在二所黑人學校教書,『容人者人恆容之』是她個性最佳寫照

1966年取得碩士學位後,她到聖母大學教書,教文明史、宗教史、藝術史等科目。當時校風保守,老師和學生保持相當距離,於是她想辦法設立咖啡屋,讓大家有個場地能坐下來,好好地談天說地,增廣見聞。眼看師生漸漸享受這種樂趣,她對『交談』的信念深信不疑。

她和前夫曾經有個服事特別小孩的機會。那時州政府有筆經費要協助心理異常但是智商卻很高的年輕人,盡量讓他們過正常生活而不要把他們關在精神病院。於是,他們為這些孩子準備舒適的活動屋,屋內擺滿書籍。這些小孩漸漸培養出看書的興趣,並且開始交會彼此的心得和看法,討論的風氣自然形成。




她繼續深造,在麻薩諸塞大學取得教育哲學博士學位。有次朋友參加IAPC的活動,為她帶回《哲學教室》,她花了三個小時,一口氣看完並且在深夜11點半打給李普曼教授,滔滔不絕講了二個小時,並且自薦願意幫助李普曼教授一起推動兒童哲學。

關飛兒教授是夏普教授的先生。關飛兒這中文名字除了符合音譯之外,另有含意。關,是聯想到關公的魁梧身材,飛,是表示他思想的靈活與脫俗。兒,則是代表他那顆善良的赤子之心。關飛兒教授曾經遊學丹佛大學、威斯康辛大學以及取得波士頓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

他在IAPC主要是擔任訓練教師的工作。黃迺毓教授問他: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時?他說『接受訓練的教師本身』是最大的困難。由於他們本身是傳統教學的產物,一時要把習慣改過來並不容易,要他們從另一種角度去教孩子,他們常不大能把握原則,往往誤解『哲學教室』的精神。

關飛兒教授也談到『對話討論』和『辯論』的不同。『辯論』的目的在擊敗對方,挑對方的小毛病,並加以擴大,重點在競爭。而『對話討論』的目的在於『明理』,討論時要互相補充對方的論點,幫助對方把話表達的更清楚,重點在於合作,互相鼓勵,使兒童意識到思考的歷程,了解正確思考的標準,『過程』才是學習的重心。這一點,也是我很需要學習的。在討論中,我很容易要去辯論別人論點的合理性,而忘了其實討論是為了要幫助同學更清楚地去思考。

關飛兒教授提到兒童哲學最主要的觀念是『研究團體』(Community of Inquiry),美國哲學之父皮爾斯(Charles Peirce)首先提出的。在團體中,學生藉著討論而澄清問題,教師參與其中,扮演『思考技術顧問』的角色,而不是負責提供答案。關於『研究團體』,有時也用『探索團體』一詞。我現在正在上兒童哲學師培課,正是有一群人一起合作探索,而我慢慢體會什麼是探索團體,什麼是合作思考,也慢慢感受到這其中的豐富和樂趣。

黃迺毓提到華里教授,用的是隱士,用的是流浪、與世無爭的字眼。華里教授(Professor Michael Whalley),他是英國人,年輕時離鄉,在美國搞哲學,又客居加拿大九年,從事研究工作。偶然閱讀到一篇兒童哲學的文章,而加入IAPC的教授陣容。黃迺毓問他美國教育的優點,他困窘地搔搔頭,一頭細細的、捲曲的、蓬鬆的、直立的褐髮,不安地交錯著。他乾笑幾聲,兩眼直網上看,眨呀眨的,好像答案就印在天花板上,黃迺毓教授不由得往上看,只見一片空白。

談到兒童哲學,華里教授說在英國,教育方式是『合理的嚴格』,老師有點擔心討論課會使教室秩序失去控制。其實他認為兒童哲學課程可以幫助學生自我訓練,培養自治及自制的能力,老師若懂得把握原則,反而省下管理的精力。而在美國,他認為美國大人並沒有真正懂得『鼓勵孩子說話』的真義,一般孩子的確不害怕開口,但是多數言不及義,只是拼命找話說,他們受不了沈默,也不懂得傾聽。問題在於他們閱讀的東西太少。


楊茂秀教授是把李普曼《哲學教室》引進台灣的第一人,翻譯了許多李普曼教授的著作,並且實地在華興中小學實驗兒童哲學課。黃迺毓教授形容楊茂秀教授『他最大的本事是把學生搞得一頭霧水,明明是想的清清楚楚的事,通通掛上問號。若說腦子是一部複雜的機器,一般老師是東修西補,去添油,他則是把機器的螺絲弄亂,若要機器仍然運轉,你得自己再把零件重新組合,而通常重組後的機器功能更多,效果更好。』還有『很難從他口中套出他的想法。』黃迺毓教授寫了一段她和楊教授ㄧ起煮菜的過程,生動地描述楊教授是如何以『回問』讓她自己去判斷、決定。這三段對楊茂秀教授的描述,真是我這幾個月上楊茂秀老師的兒童哲學課的感想。

黃迺毓教授形容夏普教授是『她是大處精明,小處糊塗,讓你不得不放心,又不能不擔心』的人。形容李普曼教授是『沈著穩重出於自然而不造作,他一到,連颱風波希都連忙轉向,不敢直撲』。黃迺毓教授用『可愛』來形容195公分的關飛兒教授。而華里教授是與世無爭的流浪漢,曾經漂到台彎來參加研討會。楊茂秀教授則是負責拆解學生大腦的零件的教授。

這本小書實在好看,把以李普曼教授為首的幾個推動美國兒童哲學的重要教授的個性和學經歷以及對兒童哲學的看法,描述地很生動而貼切。我不禁佩服起黃迺毓教授的文筆以及她幽默風趣的一面。



3 則留言:

  1. 今天終於也把它看完了
    自覺很慚愧
    李普曼教授的do philosophy
    自己似乎沾不到邊

    小朋友的期中評量剛結束
    之後的課程
    可要好好思考思考

    回覆刪除
  2. 在我心中,你已經是五星級的老師啦~

    對自己不要太嚴格啊~

    回覆刪除
  3. ‎{因口試評分不公 放棄入學聲明書}
    100年人類與家庭學系研究所考試因口試評分不公本人放棄本項考試之入學資格,並堅決不同意此評分不公之口試成績,特此聲明。
    此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