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我的身份很多元: (1) 新樹幼兒圖書館 館長 (2)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講師 (3) 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的文字作者 (4) 民視『快樂故事屋』節目嘉賓 (5)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 (6)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 (7) 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第十屆、第十一屆理事長 (8) 《書香季刊》總編輯 (9)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第54屆書香社會推動委員會委員 (10) 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 (11) 新北市圖書館選書小組委員 (12) 2017年文化部「線上主題書展——知識讀想1+N」 策展人 (13) 火金姑讀書會會長 (14) 櫻花草青少年小說讀書會會長 ◎歡迎來 FB 找我! Facebook: 蔡幸珍

2010年7月3日 星期六

《河這邊,河那邊》

蔡幸珍  2010.7.3

『河這邊,河那邊』是瑪塔.卡洛司寇(Marta Carrasco) 所創作,由大穎出版社所出版的繪本。

『河這邊,河那邊』這故事寫的是河這邊的人和河那邊的人,互不往來,但是小孩子們卻渴望有交流,能一起玩,希望未來能建造一座橋,讓河岸雙方的人們可以相互往來。

這故事是這樣的…


河裡的石頭喃喃低語,小河日夜歡唱不休。

河這邊有個人家,爸爸捕魚,媽媽理家,在河這邊生活著。在河的另一邊,有一個村子,大家都說那裡的人和河這邊的人不一樣。他們吃的東西很奇怪,也從來不梳頭髮。他們懶惰又骯髒。河這邊的爸爸媽媽嚴厲地規定孩子們不准到河那邊去,甚至連看都不可以看一眼。

 河這邊的小女孩,邊梳頭髮邊想,住在河那邊的人,又是怎麼看待河這邊的人呢?

有一天,河那邊有一個小男孩,對著河這邊的小女孩揮手,起初,小女孩趕緊轉頭不回應,最後,她舉起手來跟他打招呼。他對著女孩笑。女孩也對著男孩笑。

第二天,小男孩準備了小船,邀請小女孩,到河那邊玩。過河時,天氣轉變,下起大雨,小男孩趕緊扶小女孩上岸,用布巾讓她遮雨,帶她回家。

小男孩的家人正等著他們回家,一開始,小女生很緊張,覺得他們說話很大聲,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後來,她聞到好香的麵包香,就像她家的麵包香一樣,小女孩慢慢有安全感。而小男孩的家人熱情款待小女孩,更讓她覺得很溫暖。慢慢地,小女孩發現小男孩的爸爸也是漁夫,就跟她爸爸一樣。她發現小男孩的奶奶打毛衣,就像她奶奶一樣。男孩子們撿拾頭、丟石頭,就跟她的哥哥弟弟一樣。小女孩和小男孩變成朋友了。

只是他們的友誼是個祕密。他們有一個夢,等他們長大了,他們要蓋一座橋,連接兩岸的橋,這樣,河這邊的人和河那邊的人,就可以來來去去好幾千次、好幾萬次、幾百萬次……。

 我將這本書帶到國小與小一的小朋友共讀。聽完這故事之後,有朋友紛紛發表他們的看法。


A說:『河那邊的人又沒有很髒,爸爸騙了小朋友。』。


B說:『河這邊的人根本不認識河那邊的人,為什麼就說他們又懶惰又骯髒?』


C說:『河那邊的人對小女孩很好,所以小女孩很喜歡他們。』
D說:『不一樣又沒關係,還是可以當朋友啊!』
E問說:『那個小女孩沒有聽爸爸媽媽的話,跑到河那邊去玩,回來會被她爸爸媽媽罵嗎?』


F『可是如果小女孩沒有坐船過去河那邊,這樣,大家永遠不會知道河那邊是什麼樣子?』


G說:『故事媽媽,河這邊的人是黑頭髮黃皮膚,河那邊的人是黃頭髮白皮膚。』


H問:『故事媽媽,那座橋造好了嗎?』


I問:『這是真的故事嗎?』


J問:『小孩子會自己造橋嗎?還是大人也會一起幫忙?』


K說:『大人不會幫忙啦!大人根本不准他們一起玩!

這些小一的小朋友聽故事真仔細,還問了很多很好的問題。是啊!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嗎?這座橋造好了嗎?

 這本繪本故事看起來似乎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是卻是含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點。身為台灣人的我,看到這個故事,也是很有感受的。我想到台灣和大陸,我想到北韓和南韓。我想到美國的白人和黑人。我想到台灣人和外籍新娘。我想到婆婆和媳婦。我想到老闆和員工。好像,彼此之間,隔著一條河相望。

 這本繪本描繪許多人與人相處的進程。從一開始的陌生,錯誤的印象,不准孩子相互往來。到小女孩會思索『我們是這樣看他們,他們又是怎樣看待我們?』。


對別人產生好奇。然後,小男孩拿著布巾揮舞,微笑釋出善意。小女孩一開始是轉頭忽略,然後,當她看見小男孩微笑時,她也以微笑回報。這是美好的第一次接觸。


接著,是生命中的冒險,也是破冰之旅。小男孩準備了一條船,邀請小女孩到對岸去,小女孩帶著砰、砰、砰跳的緊張心情,踏出了她的探險之旅。這過程有點坎坷,有點辛苦,不是一條容易的路。因為,太陽突然不見了,河水起波浪,閃電劃過天際,遠方雷聲隆隆,小女孩嚇得全身縮起來。

到了河岸邊,小男孩趕忙地扶小女孩上岸。 握著小男孩的手,小女孩感覺到小男孩的溫暖。回到小男孩的家,小女孩一開始是觀察到對方和自己家庭的相異點,而感到陌生,但是,緊接而來的麵包香,讓小女孩找到熟悉的連結點。


接著接受小男孩家人的款待,小男孩家人釋出善意,竭誠歡迎,讓小女孩完全卸下心房。慢慢地,小女孩找到和這家庭的相同點,爸爸是漁夫,奶奶愛打毛線,哥哥弟弟愛玩石頭。於是,小女孩和小男孩成了好朋友。但是,她知道即便是好朋友,有些地方是一樣的,有些地方並不一樣。只是他們有相同的夢想,相同的願景,他們期待河的兩岸,包含大人和小孩,可以搭起一座友誼的橋。

很多時候,人和人之間存在這條河,而這條河是虛擬的,是看不見的!是人依照自己的價值觀畫出來的一條界線。有時這條河是偏見,有時這條河是國界,有時這條河是種族,有時這條河是不該存在而存在的。

這本書提醒人們再次去思考自己的身邊是否存在一條河,而這條河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建造一座橋去跨越這條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