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我的身份很多元: (1) 新樹幼兒圖書館 館長 (2)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講師 (3) 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的文字作者 (4) 民視『快樂故事屋』節目嘉賓 (5)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 (6)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 (7) 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第十屆、第十一屆理事長 (8) 《書香季刊》總編輯 (9)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第54屆書香社會推動委員會委員 (10) 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 (11) 新北市圖書館選書小組委員 (12) 2017年文化部「線上主題書展——知識讀想1+N」 策展人 (13) 火金姑讀書會會長 (14) 櫻花草青少年小說讀書會會長 ◎歡迎來 FB 找我! Facebook: 蔡幸珍

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

《靈靈》第三課

兒童哲學:靈靈第三課


蔡幸珍 2010.6.27

一開始上課,楊茂秀就想要和大家玩『用一句話來形容整個世界』。例如:茶壺和所有不是茶壺的東西,就可以組成一個世界。楊茂秀和所有不是楊茂秀的東西就可以組成一個世界。講一講,講到『不是楊茂秀』的遊戲。並舉例示範:對著同學李曉莛說,『不是李曉莛,請妳過來』。然後,大家就愣在那裡,一直發問和疑惑。到底是該李曉莛走到楊老師的面前,還是不是李曉莛的其他同學,走到楊老師的面前。對話半天,除了我說了一聲『不是楊茂秀』之外,大家似乎都還在理解楊老師到底是在玩什麼哲學把戲。是唱反調?是改名字?還是類似是玩『當搖頭時,嘴巴說好,點頭時,嘴巴說不好的遊戲。』,總之,據我的觀察是,大家都很理性,想要弄懂,並沒有大玩特玩,依照這原則玩起來。


在大家討論發言的時候,我心裡想的是,一堆答案。A和所有不是A的東西,就可以組成一個世界。所以答案有『桌子和所有不是桌子的東西』、『椅子和所有不是椅子的東西』、『燈泡和所有不是燈泡的東西』,這類型的答案千百萬種,不足為奇。此時,我另外想的是有沒有可能不是『 A+ 非A』的其他可能性。『這世界由RGB組成的』(RGB是光的三原色)、『 這世界由CMYK組成的』(CMYK是四色印刷)、『 這世界由光和暗組成的』、『這世界由 0 到無限組成的』,雖然我的答案不一定對,但是想想也無妨,好玩嘛!

課程中,楊老師請郭美秀老師來說明為什麼她是用『狩獵』的觀念,來比喻兒童哲學探索團體。楊老師說有人用交響樂團的指揮形容兒童哲學探索團體的帶領者,有人用足球隊的教練來形容帶領者。至於為什麼郭美秀老師用『獵人』來形容帶領者?於是請郭美秀老師親身說明。郭美秀老師說帶兒童哲學討論課時,帶領者要追蹤小孩的思緒,要耐心等待,要停、看、聽,每個小孩好像是每一隻動物,小白兔、梅花鹿、松鼠、大野狼等等,有不同的行為和思考方式。於是,她用『狩獵』和『獵人』來描述兒童哲學討論會和帶領者。

郭老師講了一個『玉米濃湯』和『威猛先生』的故事。有一個學生,不吃豆芽菜,在老師的要求之下,勉強吃了一根豆芽菜,然後就不肯吃了。老師和學生對峙之後,無奈,學生依舊堅持不再吃。事情就先暫時告一段落。有一次,上兒童哲學討論課時,那位老師拍拍地板,對學生說,來坐這邊的椅子。學生說:老師,那不是椅子,那是地板。於是老師將錯就錯說:這節課,這個就叫做椅子。後來老師和同學就發揮想像力玩重新命名的遊戲。譬如:玉米濃湯就叫作威猛先生。威猛先生是清潔劑的品牌。有同學靈機一動,提議把那位同學最不愛吃的豆芽菜改名字改成他最愛吃的可樂果。所以老師就問那位不愛吃豆芽菜的同學說,你要吃可樂果嗎?同學說:要。然後,大家就起鬨說:喔!他答應要吃豆芽菜了。同學馬上搖搖頭說:我不要。然後,老師就問:你不要吃豆芽菜嗎? 同學馬上點點頭說:我不要。其他的人又馬上起鬨說:他說他不要吃可樂果。當老師在問:你真的不要吃豆芽菜嗎?那位同學說:我不想要回答了。同學已經發現他陷入兩難。因為可樂果可以視情況,被老師當成是真正的可樂果,也可以是豆芽菜。我覺得這遊戲和原先楊老師想和我們玩得遊戲有關。

有人問郭老師說:帶大人的兒童哲學探索團體和帶孩子的兒童哲學探索團體有什麼不同?郭老師回答,就她而言,沒什麼不同。只是大人比較大隻而已。我認為認為帶領方式固然沒什麼不同,但是,反應和現場氣氛可能有所不同。


 就我和我二個兒子的相處情形,到教會上兒童主日學以及到榮富國小講故事的經驗,和我來上毛毛蟲幾次兒童哲學課的經驗來看。


我覺得大人比較理性,著重思考,言語表達,關切別人說話的邏輯性和正確性,遵守上課秩序。大人比較害怕犯錯,害怕自己的講法被質疑,或是說出來被取笑,或是害怕說了蠢話,問了蠢問題,不敢在教室裡大放厥詞,亂講一通。

可是,小孩子就有些不一樣。有時,會故意和大人唱反調,大人說這樣,他偏偏說反話,而且是明顯故意的,不是為了頂撞大人,要激怒大人,只是純粹是覺得很好玩。小孩子在上主日學課和聽故事時,身體是比較放鬆的,連帶的想法也是。有時常會突發奇想。特別是,我講故事時,有時候,中斷一下,問他們,接下來的情節時?或是怎麼處理?小孩的回答有些很合理,有些就很誇張,有些是天馬行空,有些是瘋瘋癲癲的想法。我覺得很有趣。

其實,寫到這邊,課程還沒進入主題。這堂課的主題是討論『靈靈』這本書的第三課。進行的方式是楊老師請大家先一小段一小段輪流讀,讀到有『*』記號,算是一小篇故事,就先停止。這小故事中有人主張說話是為了讓別人更清楚自己的想法,有人提問為什麼有人一直不說話?唸完之後,楊老師請大家提問,並且楊老師為大家將問題寫在白板上並寫上全名(姓加上名字。不過,這裡基於某些因素,列出問題之後,我寫上單名。)提問如下:
1.     怎麼會有人老是不說話?(玲)
2.     和人說話時,眼睛應該看哪裡?(珍)
3.     很多人說了話,又說,我的意思不是這樣的。(慧)
4.     說話一定是為了讓別人瞭解自己的思想、感覺嗎或相反?(雯)
5.     說話的意義有哪些?(潔)
6.     說話一定是用嘴巴嗎?(芳)
7.     沈默的意義有哪些?(月)
8.     有很多說話或語言不能表達的東西,還有可能怎麼表達?(蘭)
9.     如果沒有沈默,聲音還有意義嗎?(孟)

楊老師說當然,我們可以針對大家的提問進行討論,但是,今天,我們也可以先來看看『靈靈』的教師手冊,以上面的提問來作討論。教師手冊上列出十多題問題。我們討論了其中幾題。例如:
1.     沈默和聲音的關係就好比黑暗和光亮的關係嗎?
2.     沈默和聲音的關係就好比冷和熱的關係嗎?
3.     沈默和聲音的關係就好比背景和圖畫的關係嗎?

討論一陣子之後,楊老師似乎要進行什麼,不過,這時有同學對上課的方式提出疑惑。有同學覺得似乎對『說話和沈默』這主題討論似乎尚未有任何的判準出現或是共識出現,仍然處於混屯的情形,為什麼不繼續討論下去,然後提到上次我提議針對某議題不再討論,換話題的事,她感到困惑,她認為這樣的討論不夠深入。有同學回應會不會我們討論的討論方式太快了,以至於一片混屯。另外她提出『蘇格拉底的咖啡館』的討論方式,她提出『蘇格拉底的咖啡館』的討論方式有提供名人名言當討論的參考,是比較具文學性,不過我實在是不了解『蘇格拉底的咖啡館』的討論方式,所以,在此就不多著墨。

姿提到討論課之後,會對自己的生命產生意義和影響。我則順著這話說,每次我上完兒童哲學課後,我會去紀錄並且持續對課堂上我尚未完全的瞭解的部份,繼續釐清或是嘗試再把自己的問題問的更清楚一點,或是針對一些問題,繼續嘗試想出答案,然後紀錄在我的部落格上。我覺得兒童哲學課的討論會的確有對我的生命產生影響。

中場休息之後,月說了一個故事。之前,她的幼稚園裡有一個選擇性失語症的孩子的故事。她說,今天她明白沈默是有多重的意義的。她覺得懂了沈默得多重意義之後,她覺得她應該多去欣賞那位孩子的沈默,而不是一心一意只去追求那位孩子開口說話。

月講完這感受之後,楊教授要我們回應靈靈教師手冊裡的『什麼事無時無刻不在做的? 呼吸? 消化?長大?變聰明?』手冊裡的提問從生理層次問到非生裡層次。

我想到的是『地球自轉』、『時間流逝』。

呼吸?算不算?人可以暫時停止呼吸一分鐘。所以,算還是不算?
消化?是無時無刻的嗎?沒吃東西時,要不要消化?
思考算不算是無時無刻呢?人可以停下來不思考嗎?睡覺了就不思考嗎?
夢算不算思考?胡思亂想算不算思考?潛意識算不算思考?

討論持續進行
手冊裡有一個問題:某人編了一個藉口,她是說謊了嗎?(諸如此類的問題)

討論來到了謊言、說故事和詐騙。
謊言一定是假的嗎?謊言也可以是真的。
藉口是謊言嗎?
要教孩子誠實嗎?
誠實就一定好嗎?
要教孩子說得體的話嗎?
有禮貌就是說謊嗎?

時間的關係,討論停在這議題上。


10 則留言:

  1. 佩服你記錄上課與思緒的工夫。厲害!---美秀 ^__^

    回覆刪除
  2. 謝謝啦!剛剛上完課,感受是最強烈,藉著文字的整理,似乎可以邊寫文字邊思考:)

    『這世界由RGB組成的』(RGB是光的三原色)、『 這世界由CMYK組成的』(CMYK是四色印刷)、『 這世界由光和暗組成的』、『這世界由 0 到無限組成的』,雖然我的答案不一定對,但是想想也無妨,好玩嘛!

    聲音就不是RGB,可以組成的吧,所以RGB 不算是正確答案。 RGB 只能說是形成色彩的各種可能性。

    回覆刪除
  3. 這世界是由『有形的東西』和『無形的東西』,組成的。

    這世界是由真實的、假的和虛幻的組合而成的。

    這世界是三度空間的世界,加上時間成了四度空間的世界。

    回覆刪除
  4. 『蘇格拉底咖啡館—哲學新口味』
    『Socrates Cafe: A Fresh Taste of Philosophy』
    是一本書。作者:克里斯多佛.菲利普斯。出版社:麥田。

    (來自網路)

    蘇格拉底咖啡館不一定要在咖啡廳進行,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只要有人想要從事探討哲學就可以舉行,自己來,不管是一群人還是一個人。
    ...
    他是個帶有使命的男人,為了復興蘇格拉底在古雅典所引發的熱情。他在美國各地旅行--在書店、老人中心、小學、大學與一間監獄裡聚集民眾參與蘇格拉底的咖啡館。本書生動地描述了菲利普斯的旅遊,他在書中回想是什麼促使他展開這場傳播理念的熱情,並重建其中一些最激勵人心的時刻。

    這些哲學性的交流時時顯露出驚人的,常常是對愛、友誼、工作、老化的意義,以及人生大哉問的深刻醒思。

      《蘇格拉底的咖啡館》混合了哲學與故事情節,他激勵了每一個好奇的心靈開始去問問題,並啟發每一位讀者更全然地過著受到審視的人生。
    ....

    回覆刪除
  5. 菲利普斯擔任雜誌記者十餘年,自身擁有人文、自然科學、教育三個碩士學位。他終於在一九九六年放下一切,巡遊各地與人談論哲學。他純熟應用蘇氏的探問法,讓參加者自由提問與作答,並且最後往往沒有結論也沒有共識。奇妙的是,參加者總會獲得一些啟發,宛如領悟了自身問題的癥結與曙光,含笑揮手而別。菲利普斯以生動的文筆描述整個過程,一再強調他從參加者的話語中所學到的,遠比他所教導的要多;並且,他其實沒作任何教導。

    《蘇格拉底咖啡館》一書中,好像把哲學當成奶精,溶入生活所代表的咖啡中,讓每一個人調製他自己的口味。當你攪動咖啡時,就是在「問問題」,問了之後,聽聽別人的回應,然後又有新的題問。在往往返返的刺激之下,哲學恢復了生機,人生也顯示了不同的景觀。(本文摘自台大哲學系教授傅佩榮導讀,麥田提供)

    回覆刪除
  6. 在上課中,楊老師也有提到二種不同的帶領方式,一種是『牽牛』,一種是『趕鴨子』的方式。

    『牽牛』比較像是老師很清楚要帶領同學去哪裡,討論什麼,老師的主導意志很強,要學生跟著走。

    『趕鴨子』是老師在後面趕鴨子,驅策學生向前行或是向某方向移動,但是鴨子的行走路線或是速度,還是有某一種的自由度。允許學生更多空間去提問、嘗試、對話,不限定特殊主題。

    回覆刪除
  7. 已經是第五堂上課了,我學到什麼呢?觀察到什麼呢?

    回覆刪除
  8. @美秀:

    上次跟妳提到看到你的文章,指的是討論『靈魂』的那一篇,還有一篇是『狼與狗的相遇』。

    靈魂的文章寫的很有意思!
    提問的問題也很有意思!提問的是大人還是小孩子呢?

    至於『狼與狗的相遇』我沒看過這篇文章。

    回覆刪除
  9. 這世界是由原子所組成

    回覆刪除
  10. 這世界是由有和無所組成

    回覆刪除